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校正性对比剂浓度(corrected coronary opacification,CCO)差值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左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99例,以血管狭窄率≥70%为界分为狭窄率70%组40例和狭窄率≥70%组59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经过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段前后的CCO值,并计算CCO差值;分析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心肌梗死溶栓(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CCO差值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最佳截断点;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四格表法计算CCO差值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狭窄率≥70%组TIMI危险评分高于狭窄率70%组,CCO差值低于狭窄率7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4,P0.001;Z=6.318,P0.001);CCO差值与血管狭窄率及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r=0.807,P0.001;r=0.84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最佳截断点为0.1947;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0.1947为CCO差值截断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率≥7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8.0%。结论 CCO差值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望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中毒的观察与护理潘庆华,颜立群误服、自服或污染食物造成的有机磷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来势迅猛,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必须积极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亦是很重要的方面。现据我们临床工作体会将护理观察要点介绍如下:彻底消除毒物皮肤、头发、衣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出血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犬额叶脑出血模型 10只 ,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 0 .5h、3h、6h、12h、2 4h、4 8h、72h、7d、15d进行PWI动态扫描。结果 血肿区 0 .5~72h无灌注 ,7~ 15d无或微灌注 ;血肿周边区 0 .5~ 6h低灌注 ,12h血供开始逐渐回升并接近对侧呈稍低灌注 ,部分有高灌注 ;远隔区 0 .5h~ 15d普遍稍低灌注。结论 脑出血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普遍性降低 ,12h是血肿周边组织血流灌注变化的时间转折点。PWI是客观研究和评价脑出血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血肿灶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犬28只.随机分为两组:NGF组(n=20):注血后0.5h,将NGF 2000 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ICH)组(n=8):只注血,不注药。在ICH后1、3、10、28d四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①采用Purdy评分观察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外源性NGF在血肿灶周脑组织中的有效表达。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血肿灶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FAP)荧光单标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①1~3d Purdy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0~28d评分NGF组显著好于ICH组(P〈0.05)。②NGF组血肿灶周免疫阳性细胞3d时大量出现,染色较深。持续10d,而ICH组表达量少且持续时间短(P〈0.05)。③NGF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NSE、GFAP单标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ICH组(P〈0,05)。结论 外源性NGF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早期能够通过保护神经元提高存活率;晚期能够通过促进胶质细胞适度增生、神经纤维生长来促进血肿灶周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在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家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抗ICAM-1抗体治疗组、IGF-1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动物,采用经眼眶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M2段的方法建立家脑猫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3d和7d进行Philip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T2WI高信号体积测量和TUNAL法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联合治疗组7d时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最终梗死体积缩小、凋亡细胞数减少(分别为:40.83±4.36;0.49±0.06;21.59±7.28),明显优于抗ICAM-1抗体治疗组(分别为:55.83±3;1.03±0.08;34.03±0.08)和IGF-1治疗组(分别为:61.00±2.96;0.73±0.07;39.73±0.07),P<0.05.结论 应用抗ICAM-1抗体和IGF-1治疗脑梗死,能够从多环节减轻和阻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显著提高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细胞凋亡性损伤及其基因调控机制,为ICH的抗凋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健康家犬27只,雌雄不限,体重10~18kg,平均15 kg,月龄11~24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3,观察时间点为进针后24 h)和ICH组(n=24,观察时间点为注血后3、6、12、24、48、72 h及7、15 d)。ICH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犬额叶ICH模型,对照组只进针不注血。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Bcl-2和Bax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于40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并自动计数不同脑区3个不重复视野TUNEL、Bcl-2、Bax免疫阳…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综述目前对脑侧支血流的多种影像学方法,探讨各种影像学评价手段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查阅文献,从概念、方法、优缺点及临床适应性等多方面对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包括超声、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及核医学在内的用于评价脑侧支血流的影像学技术进行介绍和综述,并展望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当前对于脑侧支血流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但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也有局限性,随着由更加强大的影像硬件设备及影像分析软件支撑的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会形成以功能成像及分子影像为主、多种成像手段相结合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运用非语言交流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456例剖宫产术足月初产妇,分成两组,观察组211例运用非语言交流;对照组245例用常规手术护理,术后1~3 d给予回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理指标、术后疼痛、泌乳始出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都有明显变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非语言交流的作用远超过语言交流,给护理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健康家猫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A)组、bFGF治疗(B)组、CbE治疗(C)组和bFGF GbE联合治疗(D)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猫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后即刻、24 h、48 h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制模后1 d、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模后7 d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1.50±8.18)明显低于A组(82.20±8.08)、B组(63.60±6.22)和C组(61.00±6.58)(均P<0.01);光镜下D组神经细胞核轻度皱缩,细胞周围间隙大致正常,神经纤维网疏程度不严重;电镜下D组神经元轻度变性,细胞核无皱缩,核膜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减轻.结论 bFGF和GbE联合治疗实验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二种药物的单一用药,两药合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Blajchman M.A.输血引起的败血症(TAS)反应发生在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输注过程中或输注后,是最早知道的输血并发症之一。随着采血中无菌技术的有效应用,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中无菌密闭系统的使用,以及细胞血液成分的低温保存,都显著地降低了TAS反应的发生频率。然而,由于输注了细菌污染的细胞血液成分,不断有发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输血反应的报道,特别是随着输血意识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反应主要发生在红细胞(包括同种和自身的),血小板(随机供者和单采)和血浆制品的输注中。因此,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FDA)报道:从1976年到1978年间,输血导致死亡的病例中,4%是由于血液被细菌污染所致,而从1986年到1988年3年间,这个数值上升到10%。 最近,许多前瞻性研究阐述了TAS反应潜在的严重性,扩大了被污染的血液制品输注后发生的各种类型反应的临床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