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对于需要内固定治疗的胸锁关节脱位,因其毗邻纵膈等重要结构,风险相对较大,而内固定方法多样,仍存争议。 目的:探讨通过锁骨近段髓腔和胸骨髓腔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在防腐固定的2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胸锁关节形态、相关韧带等解剖学特点,测量锁骨内侧端、胸骨柄之关节面大小,关节盘形态,肋锁韧带、胸锁韧带形态。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用钢缆或可吸收缝线"8"形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9,45,62岁,平均年龄38.6岁,采用上肢功能DASH评分对内固定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解剖学结果显示,锁骨内侧端关节面的前后径、冠状径都要大于胸骨柄上关节面的前后径、冠状径,2者之间并不匹配;胸骨柄在关节面上缘处的厚度最小,胸骨角处的厚度最大;胸骨柄的宽度在关节面上缘水平最小,关节面下缘最宽。关节盘的外观近,似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前后径,与胸骨柄侧关节面较匹配,中央厚度大于边缘厚度。肋锁韧带厚度要明显大于胸锁前韧带和胸锁后韧带,外观更为致密;胸锁前韧带和胸锁后韧带的长、宽、厚较接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例患者随访时间14-36个月,DASH评分10-16分,平均13.3分,内固定效果满意。提示通过钢缆或可吸收缝线近段锁骨髓腔和胸骨髓腔内固定修复胸锁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805个单元,508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手术28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Evans-Jensen分型,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前等候天数,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是否输血。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27例)与非输血组(154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的输血率为45.2%(127/281)。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性别、骨折分型、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麻醉分级、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小板水平及术前等候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的影响因素有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为4型或5型、术前血红蛋白<90 g/L、有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认为骨的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密切相关。由于人类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影响髋臼骨小梁的方向。目的;观察不同物种髋臼骨小梁方向的差异。方法:X射线观察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的成人双侧髋骨干燥标本和成年恒河猴髋骨标本,将采集到的图像输入Imagineproplus6.0,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后,得出O°--180°的频谱值,计量不同的角度骨小梁的数量。结果与结论:人类髋骨在O°及90°频谱值最大,与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而恒河猴髋骨的频谱值分布较为弥散,没有明显的峰值。说明人类髋臼区域骨小梁主要沿90°及180°方向分布,与特化的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说明髂坐束的出现是与直立行走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认为骨的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密切相关。由于人类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影响髋臼骨小梁的方向。 目的:观察不同物种髋臼骨小梁方向的差异。 方法:X射线观察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的成人双侧髋骨干燥标本和成年恒河猴髋骨标本,将采集到的图像输入Imagine pro plus 6.0,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后,得出0°-180°的频谱值,计量不同的角度骨小梁的数量。 结果与结论:人类髋骨在0°及90°频谱值最大,与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而恒河猴髋骨的频谱值分布较为弥散,没有明显的峰值。说明人类髋臼区域骨小梁主要沿90°及180°方向分布,与特化的骶耻束与髂坐束的方向符合,说明髂坐束的出现是与直立行走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对比单纯髓内钉固定与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下IV、V型粉碎性骨折患者46例。术中先行闭合牵引复位,若透视显示骨折复位不满意,则行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手术,共27例;若透视复位满意,则行常规的单髓内钉置入手术,共1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复合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大于单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合固定组术后卧床伤肢主动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单髓内钉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5.59±5.15)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下肢功能均逐步恢复。复合固定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显著早于单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髋关节伸-屈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复合固定组的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大于单髓内钉组(P<0.05),而VAS评分显著小于单髓内钉组(P<0.05),但是两组间差异在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复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89±0.80)个月,而单髓内钉组为(4.53±0.80)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未发生骨不连、再骨折。[结论]髓内钉附加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具有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但不可避免会延长手术时间,并增加输血率。  相似文献   
7.
8.
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是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进化的标志之一,是由单纯的韧带联合性负重关节进化成的高度灵活的滑膜关节.它使人手脑之间功能进一步协调,使之得以控制生存环境和使用工具[1].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805个单元,508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 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 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 805个单元,508 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