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04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分析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9.81%。其中46例异常心电图急性期与恢复期对比分析,好转率为67.3%。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高切值、全血中切值(H,L)、全血低切值、血浆粘稠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粘稠度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急症,它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月所收治1221例脑卒中的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卒中单元的模式管理和治疗。对照纽为成立卒中单元前普通病房牧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是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病死率、卒中后押郁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普通病房提高,住院病死率低,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行DSA检查的11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根据DSA所提示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检查结果分为颅内外血管狭窄组(91例)、颅内外血管无狭窄组(25例);按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组(28例)、单纯颅外血管狭窄组(34例)及颅内外血管均有狭窄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及血生化指标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结果(1)颅内外血管狭窄组血清Hcy升高的水平及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17.6±10.1)mmol/L和(12.6±2.6)mmol/L,P=0.002;39.6%和16.0%,P=0.002。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水平升高(OR=1.243,95%CI:1.047~1.476,P=0.013)、HDL降低(OR=0.089,95%CI:0.014~0.551,P=0.009)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2)对于不同的狭窄亚组,血清Hcy升高的水平及比例在各组间无差异,分别为(18.1±10.9)mmol/L、(17.0±8.9)mmol/L、(17.7±10.7)mmol/L;比例分别为42.9%、38.2%、37.9%,P=0.1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升高是所有狭窄亚组的重要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67、1.232、3.846)。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北京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常规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AIS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D-二聚体(D-D)水平。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81±2.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2±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T为(0.40±0.05)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9±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