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5例予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35例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CFCP)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7/3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语言功能评分、CFCP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针、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质量代谢产物(以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有机和无机的代谢物为研究核心区)进行分析的新兴学科,是一种通过研究代谢产物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方法。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针刺效应的多层次、多靶点整体特性与代谢组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十分吻合,代谢组学在针灸效应机制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灸学在国际标准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全方面、系统性阐释针灸效应机制的科学内涵对针灸学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或能够为客观科学地阐明针灸效应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4.
贝尔麻痹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龙江名医李晓宁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贝尔麻痹进入恢复期阶段时邪气已经由表入里,浅刺难以奏效,故基于中医滞针法与透刺理论提出牵正针法结合透刺的手法,并结合经络腧穴与现代解剖学理论独创“提额穴”“颧小穴”“颧大穴”和“上球后穴”四大经验穴。在恢复期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选穴,扶正纠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招募的7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各治疗1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及治疗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评分)的得分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 h及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及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1周后的VAS评分及AOF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时,通过其特殊的针体及行针手法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使阻滞的组织通道贯通,使紧张的血管、肌肉舒张,恢复组织液、血液的运行与代谢,从而达到止痛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线粒体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对血氧变化极为敏感,在维持细胞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现主要总结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机制以及两者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