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 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 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 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43例位置性眼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氯硝西泮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最大慢相角速度评价急性期药物疗效;另选择其中21例近2个月发作频繁患者,分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单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对眼震发作的预防作用。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9例符合确定的和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其眼震类型分别为水平背地性(23例,53.49%)、水平向地性(3例,6.98%)、垂直下跳性(4例,9.30%)和混合性(13例,30.23%),眼震持续时间长并缺乏渐强渐弱特点。治疗3 d后,氯硝西泮组患者最大慢相角速度[2.40(0.00,17.15)°/s]显著降低,急性期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组[18.85(1.58,35.75)°/s;Z=-2.284,P=0.022)];2个月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1(0,2)d]缩短,与对照组[3.50(1.50,6.5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可能与中枢功能异常有关,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急性期予以氯硝西泮治疗具有缓解眩晕和眼震作用,尤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更佳;频繁发作者可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25-(OH)-D_3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雌二醇、雌二醇与25-(OH)-D_3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患者血清雌二醇[15.67(10.96,22.15)pg/ml]和25-(OH)-D_3[(24.24±1.05)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31.78(25.60,39.50)pg/ml,25-(OH)-D_3:(27.62±0.76)ng/ml],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68,P=0.000;t=-2.605,P=0.010),而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血清雌二醇与25-(OH)-D_3水平无关联性;但对照组年龄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s=-0.263,P=0.038),BPPV组二者则无关联性。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可能是女性绝经后罹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原因。 方法 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眩晕专病门诊的36例确诊为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复位成功且报告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主观垂直线及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分析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同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 残余症状>7天组较残余症状≤7天组情绪障碍重, 但SVV反方向偏斜人数少。结论 复位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及中枢再调定参与了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导致的主观头晕症状通常更轻,持续时间较短。而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则更多的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71岁, 因右耳前皮肤肿物2个月于2020年12月2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发现右耳前单个粉红色丘疹, 持续不消退, 逐渐增大, 无疼痛、瘙痒等其他不适。1周前皮损中央自行破溃, 挤压后无渗液或脓液。病程中, 患者无畏寒发热, 无耳鸣、听力下降, 无局部放射痛等不适。既往体健, 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7.
8.
顾欢欢  吴丹 《妇幼护理》2023,3(2):273-276
目的 分析宫腔镜手术患者液体保温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术中液体保温护理.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应激指标、体温、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量以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长、苏醒时长以及拔管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D、DBP、SBP以及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的体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手术20min以及手术后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26%)(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3.72%)(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术中液体保温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应激反应,提高保温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