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乳癌根治术后病人的 5年存活率为 5 0 % ,早期根治术后的 5年存活率可达 90 %以上。故乳癌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乳癌病人术后因瘢痕压迫 ,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 ,出现上肢肿胀、功能障碍 ;因手术创伤大 ,切口张力大 ,术后可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肩下垂等。病人乳房切除后胸部两侧不对称 ,会给部分年轻妇女带来精神负担。因此乳癌术后的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乳癌病人 110例 ,年龄 2 9~ 80岁 ,平均 5 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 30 .1d .行乳癌根治术者 6 1例 ,改良根治术者 39例 ,余行单纯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与组织粘连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更倍受重视.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材料:选用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4.0~4.5 kg,雌雄不拘,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的左前肢作为实验侧,同一动物右前肢作为对照侧.按术后1,7,14,21,28和56 d 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其中6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4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麻醉后将所有动物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切断并用使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对照侧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56 d麻醉后处死动物,实验侧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切取肌腱与腱鞘.对照侧采取相同措施.主要观察指标:将肌腱与腱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纳入的6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杂交结果:实验侧肌腱损伤后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肌腱损伤后的14~2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达到最高峰,28 d开始下降,56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修复部位周围的腱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在相同时间点,腱鞘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肌腱组织.对照侧肌腱组织和腱鞘内均存在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但是水平较低.实验侧各时间点腱鞘与肌腱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侧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术后第1 天开始增加,14~21 d达到高峰,56 d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照侧动物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和腱鞘细胞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当肌腱损伤后,细胞因子被激活,增加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肌腱细胞与腱鞘细胞产生,与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与组织粘连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更倍受重视。 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材料:选用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4.0~4.5kg,雌雄不拘,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的左前肢作为实验侧,同一动物右前肢作为对照侧。按术后1,7,14,21,28和56d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其中6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4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麻醉后将所有动物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切断并用使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对照侧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56d麻醉后处死动物,实验侧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切取肌腱与腱鞘。对照侧采取相同措施。 主要观察指标:将肌腱与腱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 结果:纳入的6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杂交结果:实验侧肌腱损伤后1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肌腱损伤后的14~21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达到最高峰,28d开始下降,56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修复部位周围的腱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在相同时间点,腱鞘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肌腱组织。对照侧肌腱组织和腱鞘内均存在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但是水平较低。实验侧各时间点腱鞘与肌腱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MRI检查对手指关节损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外伤后致手指损伤的18例24个近侧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进行X线片和MRI检查;其中对6例8个指间关节损伤进行了手术治疗,对12例16个指间关节行石膏固定。结果X线片显示24个损伤关节中发现4例(4个)指关节有损伤并伴有指骨骨折;MRI显示24个指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侧副韧带损伤12个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伴指骨骨折4个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伴掌板撕裂伤8个关节。治疗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手功能按TAM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0个,良4个,优良率达100%。结论MRI检查对手指关节损伤的阳性诊断率很高,检测方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与组织粘连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更倍受重视。 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材料:选用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4.0~4.5 kg,雌雄不拘,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所有动物的左前肢作为实验侧,同一动物右前肢作为对照侧。按术后1,7,14,21,28和56 d 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其中6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4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均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麻醉后将所有动物左前中趾Ⅱ区屈趾深肌腱切断并用使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对照侧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56 d麻醉后处死动物,实验侧沿原切口切开皮肤,切取肌腱与腱鞘。对照侧采取相同措施。 主要观察指标:将肌腱与腱鞘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 结果:纳入的6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杂交结果:实验侧肌腱损伤后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在肌腱损伤后的14~21 d,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持续升高达到最高峰,28 d开始下降,56d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修复部位周围的腱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在相同时间点,腱鞘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均高于肌腱组织。对照侧肌腱组织和腱鞘内均存在着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但是水平较低。实验侧各时间点腱鞘与肌腱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侧动物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术后第1 天开始增加,14~21 d达到高峰,56 d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照侧动物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信号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 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和腱鞘细胞能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当肌腱损伤后,细胞因子被激活,增加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肌腱细胞与腱鞘细胞产生,与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小儿包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现将我科收治的 80例小儿包茎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包茎病儿 80例 ,年龄 8个月~ 12岁 ,平均 6岁 ;生理性包茎 78例 ,继发性包茎 2例。常规消毒后 ,采用 2 0 g/L的利多卡因 4~ 8滴行表面麻醉 ,选用光滑的血管钳 ,扩张包皮外口后向阴茎根部近侧方向翻卷 ,使阴茎龟头表面暴露 ,钝性分离内板层与龟头粘连部分并清除包皮垢结石 ,涂擦润滑止痛剂后 ,恢复原位解剖关系。对包皮口较紧者 ,在表面麻醉时也可同时采用间断喷雾的方法 ,加强麻醉效果 ,以使病儿配合。先扩张包皮口 2~ 3次 ,再行粘连分离…  相似文献   
7.
韩迎秋  李红 《山东医药》2003,43(5):54-54
自1999年6月以来,我科对卧床、截瘫及术后不能下床的患者应用了自制大小便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对以骨折为主的多发性脏器系统的损伤,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抢救、治疗、护理,是降低伤后危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率的关键。现将创伤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早期许旺细胞尚未大量分裂增殖,此时由于解剖连续性的中断,通过轴浆逆向运输提供的营养因子骤减,缺乏神经营养因子支持的神经元有可能死亡,从而使周围神经不能再生或再生乏力。 目的:观察植入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去细胞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抽签法分成4组:去细胞神经组,移植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自体神经组,移植自体神经。术后进行形态学观察与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的检测。 结果与结论:经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的靶肌肉肌湿质量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及形态学观察明显优于移植单纯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的效果,而与移植自体神经修复结果相似。说明经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许旺细胞的部分功能,可作为组织工程化外周神经的种子细胞,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酸对免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其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从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分别进行培养,在使用25mmol/L的乳酸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同时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TGF-β的表达。结果乳酸能显著增加3种细胞所有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P〈0.05),其中腱鞘细胞的TGF-β1和TGF-β增加值最大,腱外膜细胞的TGF-β1和TGF-β的受体增加值最大,腱内膜细胞则为TGF-β增加值最大;乳酸还显著增加3种细胞的TGF-β表达。结论乳酸能显著增加肌腱细胞的TGF-β、TGF-β受体和TGF-β mRNA的表达,因此为肌腱愈合过程中调节TGF-β水平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