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9岁,因下颌前牙稀疏求治。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面部对称无畸形,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正常。33至43牙列稀疏,31、41缺失,其余上下颌恒牙均已萌出,且位置正常。X线牙片显示下颌缺牙区牙槽骨内无埋藏恒牙。经询问,患者无拔牙史和外伤史,无长期服药史。患者述其母亲下颌恒前牙也稀疏。约见患者父母,其母亲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与患者相同,亦为先天性缺失,其父亲无此情况。患者母亲述其妊娠期间无感染史及服药史,患者婴幼儿时期无传染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史,家族中其他成员有无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情况不详。患者母女两代均有先天性下颌恒前牙缺失现象,可能为遗传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在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及超微结构改变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刺可通过多方面作用延缓和减轻缺血神经细胞的坏死过程和程度。结论:与目前神经科学有关脑损伤及其修复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相比,针刺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马锡慧  高钰  韩永  孙玉洁  杜若  刘培霞  张文慧  肖漓 《器官移植》2018,9(2):137-141,155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肾移植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术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51例首次肾移植受体分为细菌组33例、真菌组9例、BK病毒组9例;另选择肾移植术后稳定的受体28例作为稳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比较各组肾移植受体的肾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绝对计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稳定组相比,细菌组、真菌组和BK病毒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07、0.024;0.037、0.006、0.032)。与稳定组比较,细菌组和真菌组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均下降(P=0.036、0.015);真菌组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4)。与细菌组相比,真菌组和BK病毒组的CD3+CD8+T细胞比例均升高(P=0.013、0.008),CD3+CD4+T细胞比例均降低(P=0.003、0.010),CD4+/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P=0.003、0.005)。与稳定组比较,细菌组、真菌组、BK病毒组CD3+T细胞数量、CD3+CD8+T细胞数量、CD16+CD56+NK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0.025、0.002、0.003;0.015、0.005、0.006;0.001、0.001、0.031);真菌组和BK病毒组CD3+CD4+T细胞数量降低(P=0.001、0.003);BK病毒组CD19+B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9)。与细菌组比较,真菌组CD3+CD4+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数量诊断真菌感染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2和0.8889;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数量诊断BK病毒感染的准确度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2、0.8452和0.8115。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绝对计数能够直观地判断免疫程度,两者结合对于肾移植受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室性早搏(VPB)的疗效及对动态心电图指标、血清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医院确诊的80例NSTEMI并VPB气阴两虚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复律汤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中医证候评分、血清NF-κB、IL-6、cTnI水平差异,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动态心电图指标、血清NF-κB、IL-6、cTnI水平均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生历史较久,是自治区较重疫区之一。2004年开始,布病在呼伦贝尔市呈暴发流行态势,疫区范围在扩大。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布病的流行,对2004年布病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态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移植肾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者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抗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相关链A位点(MICA)抗体水平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并明确病理诊断肾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并同步检测血肌酐、尿量及移植肾超声等临床指标。结果参照Banff 2007标准组织病理学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同时应用Luminex方法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水平,HLA抗体检测结果15例阳性,阳性率为88%(15/17),检出PRAⅠ类和Ⅱ类阳性率分别为47%(7/15)和53%(8/15);MICA抗体2例阳性,阳性率为12%(2/17),其余89例其他病理类型检测未见抗HLA抗体、MICA抗体阳性,移植肾穿刺病理结果显示HLA抗体、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C4d沉积均为阳性。结论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可预测围手术期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发生及治疗效果,对于及时诊断及治疗排斥反应提供了一个重要指标,可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结核分支杆菌MPT64、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力和细胞因子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火龙罐在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中山市中医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火龙罐干预,持续3个月。记录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2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更优(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LVEDD均低于对照组,6MWT距离、LVEF和M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火龙罐应用于冠心病合并CHF患者的治疗,不仅有助于其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改善,也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器官移植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①回顾分析2005-05/2006-08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9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供者均为健康献肝者.供者、受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②术后1个月检测1次巨细胞病毒血清抗体,预防和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均采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根据术后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改变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结果:19例受者中6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均无临床症状,并全部治愈.结论:更昔洛韦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积极预防、早期治疗肝移植术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2003年Banff移植病理会议正式将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特异性沉积列入体液性排斥反应的Banff诊断标准,体视学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目的:检测C4d在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C4d阳性细胞进行体视学定量测定,分析其体视学指标与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6-12/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完成。 对象:选择难治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患者40例,所有移植肾标本石蜡切片均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移植肾存活时间大于5年者17例,小于5年者23例。 方法:应用C4d多克隆抗体对移植肾组织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4d在切除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C4d阳性细胞的体视学参数。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性别、年龄、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高血压以及是否为2次移植,C4d细胞群在移植肾标本中的分布情况,体视学分析结果。 结果:40例切除移植肾中C4d阳性17例(42.5%),移植肾存活时间小于5年者的C4d细胞阳性率明显大于存活时间大于5年者(70.6%,29.4%)。移植肾组织中C4d阳性沉积与移植供受者的年龄、性别、免疫抑制方案、冷、热缺血时间以及是否为2次移植无关。存活时间大于5年的移植肾组织中C4d阳性细胞体视学参数核体密度、核表面积密度均小于存活时间小于5年者(F=12.741 5,9.733 7,P < 0.01)。 结论:C4d阳性沉积预示着移植肾功能预后较差,移植肾组织中C4d阳性细胞的核体密度、核表面积密度是影响其存活时间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