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诊断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对冲性前额叶底部挫裂伤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由于其血肿小 ,早期意识障碍轻 ,往往予保守治疗 ,随后部分病员伤情转恶化发生突变 ,常常来不及抢救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现将我科近 4年共收治的 11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8~ 4 5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8例 ,坠落伤 3例。 11例均为枕部着力引起的对冲伤。2 .临床经过 :伤后均有短暂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GCS13~ 15分 ,神经系统检查除颈部有不同程度抵抗外 ,无其它阳性体征。入院后经脱水 ,止血等处理 ,除一例头…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年来对帕金森综合征9例、顽固性癫痫1例、未定型精神病1例,进行了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初步体会如下。临床资料帕金森综合征9例,男8例,女1例(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4例,Ⅴ期1例)。病程:2~15年,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靶点一般选择以丘脑腹外侧核中的Vim核,应用DZY—A型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与之配套的RF—501—Ⅲ型射频治疗仪。另外还应用双侧杏仁核毁损,治疗未定型精神病及顽固性癫痫各例,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王玉海  时忠华  蔡学见 《江苏医药》1999,25(10):794-794
颅骨修补术后局部感染。因有植入异物而使其感染尤其难以控制,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从1994年至1998年间共对4例颅骨修补术后局部感染的病人,采用全封闭式持续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对象:男3例,女1例,年龄27~45岁,病程均在半年内。颅骨缺损原因:4例均为外伤术后。范围scmX10cm3例,10cmX12cml例。切口类型:“?”号型切口3例,“U”型切口1例。修补材料:4例均为钛网片。修补手术方法:均采用颅骨上钻孔,钢丝固定的方法。感染发生时间:术后3天1例,5~6天3例。4…  相似文献   
4.
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择期手术效果好。但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病员在住院等待手术期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故近年来主张在急性期手术者日益增多。我院自1996年6月~1998年12月对22例脑动脉瘤破裂中的13例采取了急诊手术处理,无1例死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6岁。术前按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二、特殊检查:CT检查13例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小灶性出血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颅内多发血肿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10年425例颅脑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按照主要血肿的分布,将病员分为硬膜外血肿组(EDH)、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组(SDH BCL)和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组(BCL ICH).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时实行ICP监测,不行双侧大块脑组织切除,术中或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结果 121例未经手术治疗,其中死亡4例(3.3%);手术304例,死亡17例(5.6%).EDH组127例,全经手术治疗,无死亡;SDH BCL组143例,手术116例,11例死亡(7.7%);ICH组155例,手术61例,10例死亡(6.4%).结论颅脑损伤颅内双侧多发血肿应采取综合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 221例,其中有早期复发CSDH表现的38例,发生率17.2%,我们随机选取了部分患者给予口服止血药物氨甲苯酸( PAMBA),并和其他患者对照,结果发现,氨甲苯酸治疗早期复发CSDH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人选标准:CSDH诊断依据:(1)有或无外伤史.(2)表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9岁.发现左手掌部逐渐膨隆3年,并伴有手指麻木、无力入院.临床检查:左手掌大、小鱼际隆起(图1),可触及肿块,质软,无明显压痛,边界不清晰,无波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桡侧三指半掌侧感觉减退,以中指为著,中、环指不能完全伸直,夹指试验阳性.B超显示:回声不均质,可见两处实性高低相间混合回声团,似椭圆形,周边尚清,其内可见稀疏点条状血流信号.X线片检查:左手掌、指骨骨质结构完整,大鱼际肌及小鱼际肌处软组织见大片状低密度影.MRI检查:左手掌指间隙内见不规则形短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内见纤维分隔影,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考虑脂肪瘤.术前诊断:左手掌部脂肪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掌部脂肪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外伤性脑梗死(PTCI)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判定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头部CT及CTA动态检查。结果伤后CT诊断PTCI 10例,查出时间为伤后(49.5±9.2)h;CTA诊断PTCI 20例,检出时间为(27.7±5.3)h;两者检出时间差异显著(P〈0.05)。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CTA示动脉闭塞14例中,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CTA示颅内动脉穿支减少8例中,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CTA示静脉闭塞8例中,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5。结论 CTA可用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TCI的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瓣下置管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2017年5月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的15例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的皮瓣下感染均治愈,钛网片保留。术后随访2~5年,均无感染复发。结论 皮瓣下置管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治疗颅骨修补术后皮瓣下感染的效果良好,避免了植入材料的取出,提高了颅骨修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