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早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2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eGFR、合并用药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CR及UACR下降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明显减轻T2DKD早期患者尿蛋白水平,该疗效不依赖于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俯卧位、纵行切口对多发性后肋骨折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方法 选取合适病例,采用俯卧位、纵行切口,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通过术中固定过程以及固定部位综合分析俯卧位、纵行切口与传统手术方式的不同之处. 结果 本组13例病例均随访1-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骨折固定理想,所有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最高固定部位达第3后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解决了传统手术方式对后肋骨折内固定的局限性. 结论 采用俯卧位、纵行切口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中具有显露清晰、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将第2后肋以下的肋骨固定,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黄韧带剥离法进入椎管 ,紧靠椎管侧壁纵行切开黄韧带 ,将黄韧带外翻牵向内侧。椎管内操作完成后将薄层黄韧带回置原位 ,上下缘分别贴于相应椎板深面。结果  6 9例术后随访 6月— 3年 ,优良率达 90 % (6 2 / 6 9)。术后3— 18月复查 CT或 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 ,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 ,硬膜囊无受压及变形 ,椎管内结构较清晰。结论 腰椎间盘术中保留薄层黄韧带 ,可有效减少椎管瘢痕粘连 ,且有取材方便 ,不增加组织损伤 ,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008-08/2007-02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例(29髋),男11例,女15例:年龄46~78岁,平均53岁;其中3例为双髋.按Crowe分型分类:Ⅰ型3髋,Ⅱ型11髋,Ⅲ型12髋,Ⅳ型3髋.置换前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47.1±4.6)分.全部患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型3例,混合型5例,生物型21例.所有患者置换顺利进行,置换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置换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4.5±6.4)分,与置换前Harris评分平均(47.1±4.6)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732 4,P<0.05).26例患者置换后关节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随访X射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亢合并肝损的中医分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轼 《江西中医药》2012,43(1):16-18
根椐近年来中医临床对甲亢合并肝损的研究现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三方面对甲亢合并肝损的中西治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杭州某医院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12月尿液中分离出的1 055株病原菌进行分析,药敏分析仪为VETEK-2Compact,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 0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4株占59.15%,革兰阳性285株占27.01%,真菌146株占13.8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71.00%,对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17.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耐药率<7.00%,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药敏结果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原文由当归、桂枝(去皮)、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炙)、通草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组成。本方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临床多用于厥阴伤寒,血脉凝涩,  相似文献   
8.
王步云  陈轼 《颈腰痛杂志》2008,29(4):340-341
目的探索一种后路椎间盘镜(MDE)手术更安全、更微创的手术入路。方法将病变椎间隙的黄韧带修整变薄,将其从椎板深面附着点剥离,将黄韧带在侧方小关节处用刮匙轻轻纵行分开,向外侧或者内侧翻转,显露椎管,即可完成手术。必要时在显露了部分椎管后,直视下将上位椎板切除少许,协助进一步显露。结果56例手术顺利完成,48例完整保留椎板,8例椎板下缘深面部分切除3~5mm。全部病例黄韧带保留完整,其中6例黄韧带纵向分开处没有在侧方靠小关节的理想位置,导致黄韧带与椎管小关节之间留有约3~5m m的间隙。术后5天CT显示黄韧带形状正常,无塌陷及外翻(52/52,100%)。黄韧带将椎管完整封闭,椎管内可见少量的小血肿、积气(21/52,41%)。术后3~12月CT显示所有病例黄韧带形状正常(36/36,100%),厚度、CT值与术后5d CT比较没有明显改变(36/36,100%),硬膜外脂肪显示清晰(32/36,89%)、神经根显示清晰(26/36,72%),椎管外瘢痕在黄韧带处终止(34/36,94%)。少数病例椎管内神经根附近显示欠清晰(10/36,28%),黄韧带开口处瘢痕向椎管内延伸(2/36,6%)。随访3~26个月,平均12月,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学组疗效标准(1994年),优53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8%。结论改良经椎板间隙入路可以不切除或有效的减少椎板的切除,并最大限度的保留黄韧带,保持了脊柱解剖学的完整性,使手术的创伤进一步减少。椎管结构的完整保留,有效的减少了椎管内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逆行自锁髓内钉加肱骨开槽植骨钢丝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肱骨骨不连患者10例,均为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采用逆行自锁髓内钉加肱骨开槽植骨钢丝固定治疗。结果术后1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4个月~5年。逆行自锁髓内钉加肱骨开槽植骨钢丝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能明显提高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愈合。结论逆行自锁髓内钉加肱骨开槽植骨钢丝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医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重症外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重型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205例急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00例采用改革前的抢救流程,实验组(B组)105例运用自行拟订的重症外伤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B组)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A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过程中运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