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脂肪基质细胞在体外能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但脂肪基质细胞开始诱导反应的最佳时间尚未明确。目的:通过成人脂肪基质细胞的体外扩增生长曲线和超微结构特征推测诱导分化反应的最佳时期。方法:将取自吸脂术的脂肪组织消化、离心、提取细胞,并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计数法测定脂肪基质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4、CD29、CD34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脂肪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生长迅速,传代到第3代5-7d呈对数生长,第8天细胞呈长梭形,数量达(5.32±0.03)×107L-1并趋于稳定;脂肪基质细胞的CD44、CD29阳性表达率为(84.35±9.73)%,(86.37±8.45)%,CD34为阴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到处于幼稚状态的细胞器等超微结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传至第3-6代8-12d时的细胞数量多且形态稳定,具有细胞分化和合成所需蛋白的超微结构,此时是开始诱导分化反应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应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成人脂肪基质细胞分化形成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存活时间仍不理想。通过生长曲线对诱导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分化状态和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发现,经含0.5%无水乙醇诱导剂诱导的成人脂肪基质细胞在诱导48h即可出现典型星形胶质细胞形态;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诱导14d时,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阳性表达达高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为阴性。说明诱导分化的成熟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在14d时达高峰,进一步优化14d以后的细胞培养环境可获得发育为具有正常功能,存活时间更长,数量更多的成熟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181(pTau18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择ACI患者163例,根据是否并发VD分为VD组60例和非VD组103例,其中VD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次日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上层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Tau181,采用上转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并发V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au181、Lp-PLA2水平对ACI并发VD的预测价值。结果 VD组血清pTau181、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VD组(P均<0.05);随着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加重,ACI并发VD患者血清pTau181、Lp-PLA2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pTau181、Lp-PLA2均为ACI并发VD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au181、Lp-PLA2水平联合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来源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12月。脂肪基质细胞在β-巯基乙醇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诱导后细胞分为未加丁苯酞组和加丁苯酞组,每组记录诱导1h、3h、5h、8h四个时间点。未加丁苯酞组与加丁苯酞组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SE、NF-200、GFAP、caspase-3,MTT检测神经元细胞的生长曲线,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未加丁苯酞组及加丁苯酞组诱导后ADSC均呈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电镜下一些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回缩,胞核表面不光滑,核膜回缩、细胞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线粒体膜断裂。两组神经元细胞NSE、NF-200表达为阳性。未加丁苯酞组NF-200及NSE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增高,诱导5h达高峰,NSE及NF-200诱导8h与5h相比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加丁苯酞组NF-200及NSE诱导8h达高峰,NSE诱导8h与5h相比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P<0.05;加丁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TNT)、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Plasma 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其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IHSS评分分为3组,分别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68例及重型组44例,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并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入院时、患者发病后第24 h,3 d的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动态变化; 根据纳入患者不同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在不同预后组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评价相关预测效能。结果 各患者组入院后检测时段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3 d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第24 h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检测时段内组间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102例,预后不良48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hs-TNT,Lp-pLA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效能最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hs-TNT,Lp-pLA2水平较高,且与NIHSS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肪基质细胞在体外能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但脂肪基质细胞开始诱导反应的最佳时间尚未明确。 目的:通过成人脂肪基质细胞的体外扩增生长曲线和超微结构特征推测诱导分化反应的最佳时期。 方法:将取自吸脂术的脂肪组织消化、离心、提取细胞,并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计数法测定脂肪基质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4、CD29、CD34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脂肪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生长迅速,传代到第3代5-7 d呈对数生长,第8天细胞呈长梭形,数量达(5.32±0.03)×107 L-1并趋于稳定;脂肪基质细胞的CD44、CD29阳性表达率为(84.35±9.73)%,(86.37± 8.45)%,CD34为阴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到处于幼稚状态的细胞器等超微结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传至第3-6代8-12 d时的细胞数量多且形态稳定,具有细胞分化和合成所需蛋白的超微结构,此时是开始诱导分化反应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配合前庭功能训练的同步治疗对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85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41例给予常规药物倍他米松、甲磺酸倍他司汀、苯海拉明等治疗,后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配合同步的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和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评分;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高频率眩晕症状(除去极少频率的偶尔或经常频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较严重程度眩晕症状(除去轻度的中重度程度)的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庭症状(头晕、平衡障碍、恶心及视觉敏感)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有效例数及明显有效例数的患者(42例,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80.49%...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ADSC,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以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对ADSC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对2种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鉴定及诱导率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方法诱导出的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体外培养的成人ADSC在β-巯基乙醇的诱导作用下3 h nestin的表达达高峰,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14 d达高峰,且前者的峰值(86%)显著高于后者(23%),但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nestin表达持续时间明显长于β-巯基乙醇组。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诱导剂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细胞的大体形态相似,但细胞器有差异。结论: β-巯基乙醇或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不同诱导剂在使成人ADSC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等不同方向分化时,可使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胞浆中细胞器发生不同的超微结构变化,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