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3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林  黄冰  钱卫 《广西医学》2000,22(1):40-4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PETCO2和Qs/Q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TLV 20min、OLV 5min、15min、30min、60min测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气并同时记录PETCO2,计算Qs/Qt,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PETCO2、PaCO2、Qs/Qt比TLV时增大(P<0.05),TLV时PETCO2与Qs/Qt不相关(r=-0.0230,P=0.9077)。OLV时PETCO2与Qs/Qt相关(r=0.4739,P=0.0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3.4862+0.0147x(y=PETCO2,x=Qs/Qt)。结论:OLV时PETCO2与Qs/Qt呈直线相关,PETCO2随Qs/Qt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放疗性角膜损伤的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眼部并发症。方法:对 213 例 NPC 初程放疗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发生角膜损伤 19 例,占 8.9 %(19/213)。I~Ⅱ期6 例,Ⅲ期 8 例,Ⅳ期 5 例。全部发病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 10mo 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mo 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 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密切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2年8月至1993年3月对131例鼻咽癌病人采用放射治疗,并用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健脾中药扶正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放射性脑损伤相关性。方法 108只SD大鼠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0Gy组、30Gy组),分别于照射后1周、1月和3月每组随机抽取9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测试,心脏取血计数CECs,取脑观察海马形态和结构。结果 神经行为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平台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海马齿状回形态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实验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0Gy组高于10Gy组;照射1和3个月后超微结构变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毛细血管基膜外星形胶质细胞足板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30Gy组重于10Gy组。CECs变化:照射1周和1月后脱落CE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平台潜伏期正相关(r10Gy=0.97,r30Gy=0.95),与GFAP阳性细胞数量正相关(r10Gy=0.94,r30Gy=0.96)。结论 CECs数量改变与放射性脑损伤正相关,脑损伤随照射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黄玲  黄冰  潘灵辉  阮林  蒋英 《广西医学》2008,30(9):1405-1406
全麻苏醒期病人气管导管拔管期间可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及躁动等情况,拔管操作对气道的刺激更为强烈,更可加剧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心衰、肺水肿等意外[1,2].本文旨在了解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CO2)作为腹腔镜手术充气介质以暴露复内脏器,为术者提供了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但同时会给病人带来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恶 心哎吐是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aminaria japonica polysaccharides,LJP)对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放射诱导脑损伤后海马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2月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JP组、放射组、放射+LJP组,每组30只。用60Co射线制作小鼠的放射诱导脑损伤模型,LJP腹腔注射于放射前1 d进行,放射后4 d结束。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LJP对放射后1 d、7 d、14 d小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ELISA检测海马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放射后,小鼠在水迷宫中第1次找到平台的时间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5);经LJP防治后的小鼠在各时间点找到平台的时间比放射组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也增加(P0.05);放射后1 d、7 d、14 d,放射组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胞体面积明显增大(P0.01),细胞突起变粗、数量明显增多(P0.01),IL-1β、TNF-α含量明显增多(P0.05);经LJP处理后,与放射组相比,小胶质细胞突起逐渐变小,细胞面积和突起数量也减少,IL-1β、TNF-α含量减少(P0.05)。LJP组和对照组未见差异。结论:LJP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性、降低IL-1β、TNF-α含量保护放射损伤后的海马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转移相关的分泌蛋白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转移相关的分泌蛋白质,为阐明NPC转移机制以及筛选NPC转移分子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一对来自同一亲本,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NPC细胞系5-8F和6-10B细胞的分泌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四极杆-串联质谱(ESI-Q-TOF MS/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Western印迹法检测差异分泌蛋白质nm23-H1在两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5-8F和6-10B分泌蛋白质的2-DE图谱,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非冗余的分泌蛋白质,其中Oncoprotein18等蛋白质在高转移潜能NPC细胞系5-8F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潜能的NPC细胞系,而nm23-H1等蛋白质在5-8F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低于6-10B细胞系。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了nm23-H1在5-8F和6-10B细胞分泌蛋白质中的差异表达水平。结论:所鉴定的14个非冗余的差异分泌蛋白质为研究NPC转移机制以及筛选NPC转移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只。各组随机取出7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7只观察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1)照射后1周,15 Gy组和30Gy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5),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2)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和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30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仍明显升高(P<0.05),BrdU+细胞数也未见恢复(P<0.05)。结论: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破坏可能对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增殖有进一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炎症时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R)在大鼠右后足皮下注射产生外周炎症,分别于正常和炎症后6、12、24和72h取右L4~5DRG。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炎症期间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的部分DRG细胞内可见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外周炎症后6h,表达μ-和κ-阿片受体mRNA的DRG细胞的数和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24h表达量最高,72h下降至正常。结论外周炎症能使大鼠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加。提示外周炎症时大鼠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合成增加。为阿片类物质应用于外周镇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