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采用FD治疗的17例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17个动脉瘤)共置入28枚FD(22枚Pipeline支架,6枚Tubridge支架),成功释放27枚。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64.7%,11/17),其中缺血6例,出血2例,占位效应加重3例。14例临床随访1~60个月,平均(18.1±16.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11例,重残1例,死亡2例。10例影像学随访3~60个月,平均(17.8±18.9)个月;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腔稳定;9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因术中支架脱入动脉瘤瘤腔内而闭塞基底动脉。结论 对于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FD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较高,效果良好;但是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复杂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胚胎时期在各种内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发育异常的结果。但是,导致bAVM发生发展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了解其发病的机制对于预防bAVM的发生发展、开发靶向药物和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包括基因、细胞因子、蛋白和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重点对bAVM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