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9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不同剂量、用药方法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家猪为实验动物,采用持续恒压扩张技术,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bFGF和硫糖铝对扩张组织的影响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扩张术同时每日2次局部应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共7 d,浸于明胶海绵上缓慢持续释放对扩张组织的影响最明显,效果最佳,扩张器内实际注液量、扩张所获得的皮肤净增面积明显增加,皮瓣回缩率降低.表皮细胞层数增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成纤维细胞密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高.药量增加效果未随之增加.结论持续恒压扩张术时合用bF-GF 9AU/cm2 硫糖铝100μg/ml,每日2次注药浸入明胶海绵持续缓慢释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是由革兰氏阳性、产孢、厌氧性肉毒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产生的外毒素[1]。一个多世纪前,它首先被描述为肉毒中毒,这是在食用腐败腊肠后发生的严重神经性疾病。而最近这种致病因子被作为治疗工具用于大量的神经紊乱性疾病。根据其抗原性不同,肉毒毒素分为A、B、C(C1和C2)、D、E、F、G7个血清型[2]。所有的这七种血清型的肉毒毒素都是作用于神经肌接头起作用,它们和相关的特异性蛋白作用,从而抑制肌肉收缩和发汗所必需的乙酰胆碱向神经肌接头处的释放,导致被注射肌肉的瘫痪和变弱。目前,在美国市场有…  相似文献   
3.
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大鼠全身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全身多脏器的影响。方法:按静脉淤血时间的不同将大鼠分为4组。观察耳部微循环的改变,测量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观察心,肺,肝,肾,小肠及耳部血管等组织结构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皮瓣原位缝合组及静脉淤血2h组,耳部微循环、TNFα、IL-10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各脏器结构改变较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少。静脉淤血6、10h组,微循环,肺,小肠,血管则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但心,肝,肾组织学改变较轻。TNFα浓度再灌注1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IL-10浓度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可造成肺、小肠及血管器官损伤,静脉淤血时间越长,再通后则损伤程度越重。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在肺、小肠中的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浓度失衡是重要的操作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体脂肪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其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充盈外形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倍受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的重视,曾被用于充填颜面部的凹陷畸形,如颜面萎缩、凹陷性瘢痕、眼睑下陷、鼻唇沟过深等,也被用于隆乳、隆颞和隆鼻等美容手术。但移植脂肪成活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为了探索脂肪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肢体爆炸伤最佳游离肌皮瓣移植时机。方法 实验犬27只,随机分为3组,均炸伤左后肢,分别在3、7、14d的3个时间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移植,通过创面肉眼观察、不同时间细菌含量及耐药菌含量变化、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软组织感染率、骨髓炎及骨折愈合率等指标,确定最佳肌皮瓣移植时机。结果 3d时,坏死组织已基本上清除干净,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游离骨块中细菌数量增加,虽然软组织中细菌数量增加不明显,但是耐药菌所占的比值显著增加。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存在差异;3、7d两组(早期修复组)在局部感染率、骨髓炎和骨不连发生率上明显低于14d组(晚期修复组);早期处理组4.个月时骨折愈合率为54%,明显高于晚期组(15%)。结论 四肢爆炸伤在应用游离肌皮瓣修复时,3—7d为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6.
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额部扩张皮瓣的手术设计。方法 对121例额、颞部瘢痕、斑痣、血管瘤等皮肤病变切除后的患者采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修复,并比较滑行皮瓣、易位皮瓣及旋转皮瓣的手术效果。结果 115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修复后皮肤弹性良好、颜色较理想、瘢痕较细小;4例患者扩张皮瓣的远端有0.5~1.0cm的坏死,行Ⅱ期瘢痕切除缝合术;2例患者有单侧眉上提,半年后好转。结论 易位皮瓣术后瘢痕明显,尽量少用或不用;旋转皮瓣可以充分利用扩张后“过剩”的皮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额部皮瓣设计方法。对皮瓣的周密设计并了解不同皮瓣的优缺点。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下腹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应用下腹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方法:在下腹形成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髂腰部皮瓣及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下腹部皮瓣,二皮瓣共蒂形成双叶皮瓣,同时将其修薄,形成有轴心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两指完全脱套伤。在下腹部形成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的任意皮瓣,修复多个指背皮肤缺损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的创面。供区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可取断层皮片修复供区创面.结果:本组10例中,8例采用下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修复,2例采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任意皮瓣修复,术后效果。结论:采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的创面,伤指不需并指,去脂,分指,术后外形佳,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手外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正常的黑色素细胞(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ib)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收集MC的上清液按不同的浓度加入培养的HSFib中,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3H-TdR参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结果 加入MC上清液的HSFib,培养48h后,较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DNA合成率各实验组(MC1组外)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但高浓度组(75%)的合  相似文献   
9.
肖博  潘勇  韩岩  郭树忠 《口腔医学》2008,28(5):268-270
釉基质衍生物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对促进牙周再生、创面愈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其在这方面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脏作为一个免疫器官, 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体现了独特功能。一方面, 抗原通过门静脉输注能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而不引起致敏; 另一方面, 临床肝移植相比其他实体器官移植更容易诱导临床可操作性耐受。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肝星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肝脏非实质细胞共同构成了这种利于耐受诱导的免疫环境。本文简要介绍了肝脏诱导耐受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经门静脉输注异体细胞诱导移植耐受进展和临床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