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硬膜边缘脑血管保护在23例开颅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在 2 3例开颅减压术中采取血管保护技术 ,对于减轻继发血管损伤 ,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8~ 6 5岁 ,平均年龄4 1 6岁 ;伤后距手术时间平均 4 5h。入院时GCS评分 3~ 5分 ,单纯额颞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 3例 ,额颞部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 12例 ,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单纯颈动脉损伤半球缺血 1例。术前 6例双瞳孔散大 ,5例一侧瞳孔散大但CT显示瞳孔散大侧有越来严重的半球脑水肿。 8例应用脑室导管行颅内压监测。手术指征 :①GCS <6分 ;②C…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8岁。于2012年1月9日2012年1月9日因“四肢麻木2年,右下肢行走困难6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先后出现双侧手、脚麻木,伴右手活动不灵活,劳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于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6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50. 00%,15/30)明显高于对照组(20. 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 67%,2/30)低于对照组(26. 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脑外伤治疗中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采用立体定向联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神经电生理监测(IOM)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并发症. 方法 解放军第153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引起的癫痫患者15例,均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准确切除肿瘤,ECoG监测定位致痫灶,IOM判断致痫灶与功能区的重叠程度,分别采取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或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处理致痫灶.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3例,次全切2例;瘤周致痫灶切除4例,瘤周致痫灶MST或/和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11例;术毕ECoG监测发现痫样放电消失、基本节律大致恢复正常6例,仍残留少量棘波6例,残存较多棘波且基本节律轻到中度异常3例;无严重永久性并发症;随访1~3年,肿瘤原位复发2例,Engel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立体定向联合术中ECoG、IOM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能够精准定位并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痫灶,避免损伤功能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68例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影像学、视频脑电图、症状学以及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等方法综合定位致痫灶。采取单纯脑软化灶切除术治疗1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治疗31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十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治疗20例,脑软化灶+周边致痫皮层切除术+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治疗6例;17例同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继续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结果60例随访1—7年,EngelⅠ级21例,Ⅱ级32例,Ⅲ级4例,Ⅳ级3例,总有效率88.3%。具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术后精神症状均明显缓解。出现暂时性轻偏瘫18例,永久性轻偏瘫2例,暂时性失语6例,颅内感染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外伤后晚期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术中ECoG监测及采取合适的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开放式手术联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21例颅内单发钙化灶引起的癫痫患者(其中主要功能区钙化灶9例),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ECoG监测钙化灶周围皮层脑电活动情况,切除钙化灶后再次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的范围及处理方式。结果所有钙化灶均被顺利切除。钙化灶区域ECoG监测无明显异常5例,表现为阵发性与动脉搏动相一致的单发性棘慢复合波发放9例,表现为明显癫痫样放电7例。单纯钙化灶切除术14例,钙化灶+周边增生组织+致痫皮层切除术4例,钙化灶切除+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3例。术后ECoG监测发现异常放电消失11例,仍残存轻中度痫样放电5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8年,EngelⅠ级16例,EngelⅡ级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ECoG监测是立体定向下手术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指导术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切除钙化灶,妥善处理致痫灶,避免过多损伤脑皮层。  相似文献   
9.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第1次手术后肢体症状有所缓解,随病程进展或病情复发,肢体症状会加重,药物不能控制时需要行第2次手术来缓解症状。目的:探讨第2次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其并发症的差异。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1997—10/2002—12到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87例,两次均在同一医院治疗350例,第1次在外院手术,第2次来本院治疗37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半年以内36例,0.5-0.9年72例,1.0~1.9年108例,2.0-5.0年171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下,采用靶点的影像学定位、微电极记录、微电极刺激探测靶点、射频电极刺激验证靶点,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或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周在药物“开”状态下(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息者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关”状态下(当药物失去作用时,患者的活动变得困难,处于“关”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②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后并发症与第1次比较。结果:38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④两次单项症状改善率: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低于第1次(震颤954%,96.9%;僵直94.6%,95.1%;运动迟缓88.9%,9213%;步态62.3%,67.1%;平衡65.1%,69.4%;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5.8%,98.0%),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次手术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第2次手术开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6.8%,关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53.5%,低于第一次手术(51.5%,61.6%)。⑧帕金森病患者两次手术后并发症比较: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包括乏力感,流涎,音量降低,假性球麻痹,嗜睡,呃逆,尿失禁,尿潴留等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P〈0.05)。脑出血发生率低于第1次手术。结论:①第2次手术的单项症状改善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低,可能是第2次手术时患者病情较第1次重,多处于帕金森病晚期的原因。②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明显增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手术方式、时间间隔有关。两次手术非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脑出血、感染),说明第2次手术的出血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0.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1998年至2002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5例,现就治疗效果、手术技巧及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等方面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