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下摘除颅内异物1例郭怀荣,柳琛,鲍遇海,苏来曼,张庭荣(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贺晓晔(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颅内异物多是火器伤引起颅脑损伤,以往是开颅取出颅内金属异物,我科在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取出一位患儿颅内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窗手术治疗分析(附4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8年收治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4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34例(占79%)。入院时血压:150-220/110-160mmHg。1.2出血部位及大小头颅CT检查,壳核17例,豆状核13例,丘脑5例,皮质下8例,其中破入脑室11例,出血量40-120ml24例,80-120ml19例。1.3临床表现术前按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类:清醒2例;嗜睡8例;浅昏迷23例;昏迷7例;深昏迷3例。一侧瞳孔散  相似文献   
3.
海绵状血管瘤 ( 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颅内出血、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多在 30~ 5 0岁 [1 ] 。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 0 .4%~ 0 .9% [2 ] 。约占脑血管畸形的 8%~15 % [3 ] ,其中海绵状脑干血管瘤约占 9%~ 35 % [4]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约占 2 .5 %~ 10 .8% [5 ]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 0 .4%~ 2 % [6]。妊娠期及儿童期出血率较高。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MRI技术的应用 ,使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现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于1953年,DeBakey和Strully等首次成功地对颅外闭塞性脑血管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及/或血管增补成形术。若完全闭塞性病变发生的时间超过24~48小时以上者则手术成功的机会很少,因为闭塞区远端管腔内已有继发的血栓形成且延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脊髓包虫囊肿11例手术治疗结果,并复习有关文献。本组年龄最大65岁,最小10岁,54%是在30岁,女性6例,男性5例。6例截瘫,2例双下肢无力,3例背痛放射到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5例截瘫、6例不全性截瘫。每例均有脊  相似文献   
6.
应用射频及立体定向术治疗震颤麻痹2例报告新疆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外科郝玉军,郭怀荣,柳琛,刘波我院在1992年6月~9月间应用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震颤麻痹2例,取得满意。通过手术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只要诊断明确,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均可手术;脑室...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告我院1968年6月~1979年6月经超声检查并得到手术证实的18例脑包虫囊肿病例。术前全经A型超声检查,其中3例同时作B型超声检查。18例中12例(66.7%)患侧见到液平段波型,B型扫查者可见液性暗区,另6例超声诊断未发现液平,但18例中线波均有不同程度移位。中线波移位方向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故本文认为中线移位与患侧出现液平为超声诊断本病的依据:本组全部病例中中线偏移均大于0.3cm(0.6~2.5cm)。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由单纯内皮细胞构成的血窦组成的病变,而缺乏正常血管所具有的管壁结构,是一种少见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仅为0.5%。CM的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颅内出血、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多在30-50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EGFR、PCNA、N-myc和P16基因蛋白产物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EGFR、Nmyc、PCNA和P1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病理分型和年龄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四种基因蛋白的产物在41例人脑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与髓母细胞瘤病理分型和年龄间的关系。结果EGFR、Nmyc和PCNA蛋白在髓母细胞瘤中高度表达,P16蛋白有明显的缺失,分别为56.10%、60.98%、65.89%、58.54%。EGRF蛋白在两种主要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两组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四种基因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GFR和P16蛋白的检测对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