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鸡贫血病毒VP3基因核酸疫苗(pVVP3)对SHG-44人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荷SHG-44人脑胶质瘤Wistar大鼠的肿瘤模型,随机分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给药,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肿瘤生长情况,通过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分析,检测pWP3在Wistar大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pWP3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其抑瘤率达90.58%。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pWP3治疗组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说明pVVP3对SHG-44人脑胶质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Ki—67表达强度对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比较Ki-67与其他评价肿瘤增殖潜能指标的优越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细胞的Ki-67表达进行观察,评价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数与胶质瘤细胞恶性度的关系。结果 全部受检病例中对照组Ki-67均为阴性染色,全部胶质瘤标本表达阳性率达85%星形细胞瘤I级绝大部分病例为阴性染色,只存在2例阳性染色。结论 Ki-67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其表达水平不仅可以反映胶质瘤的恶性增殖潜能,亦可反映其预后,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可以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治疗措施、预测患者生存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人脑胶质瘤组织P~(16INK4)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SSCP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 P16INK4蛋白低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标本 41例 ,同时采用新鲜胶质瘤组织标本1 5例进行 p1 6m RNA表达逆转录 PCR检测 ,并进行基因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结果 :P1 6蛋白阳性表达 30例 ,阴性表达 1 1例 ,胶质瘤组织 p1 6m RNA表达水平相对低于对照组 ,p1 6基因外显子 2未发生基因突变 ,也未发生外显子 2的纯合缺失。结论 :胶质瘤组织p1 6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并与其分级相关 ,提示 P1 6蛋白及其 m RNA异常是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胶质瘤组织 p1 6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DNF修饰脂肪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移植GNDF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到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定期对大鼠进行旋转行为学测试,分别于移植后的2、4、6、8 w进行移植区免疫组化检测TH表达,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结果 ADSCs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有分泌的GDNF,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的第24、48、72、96小时分泌量分别为(533.424±204.177)、(692.431±162.044)、(1 367.893±102.876)、(1 952.201±109.690)pg/ml,未行基因转染的ADSCs培养上清液未检测到GDNF的分泌.GDNF-ADSCs组DN神经元存活率较模型组和单纯细胞移植组高,而且在第8周时观察到该组神经元存活率比前一时间点增高约10%.阿扑吗啡诱导大鼠旋转实验显示单纯ADSCs移植组较模型组旋转次数下降,而ADSCs-GDNF组的旋转次数较ADSCs组下降,6 w以后尤其显著(P<0.05).结论 移植GNDF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到模型大鼠纹状体内能够成活,TH表达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增加,大鼠帕金森模型行为学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5.
Apoptin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apoptin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构建荷C6胶质瘤Wistar大鼠的肿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化疗对照组和pvVP3组,给予不同的药物,通过超微结构分析、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观察apoptin诱导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pvVP3组肿瘤细胞异染色质边集,细胞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而荷瘤对照组则未见明显凋亡改变。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pvVP3组凋亡率为51.11%,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28.96%)(P<0.01)。 结论:apoptin能够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4],术后颅内感染是困扰神经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死亡率高.在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往往需要反复腰穿,不仅病人痛苦大,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尽理想.本文就我院应用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应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P21WAF/CIP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41例,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P21WAF/CIP1表达水平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全部受检标本P21WAF/CIP1染色强度无差异。结论胶质瘤组织P21WAF/CIP1表达呈异质性,与胶质瘤分级无相关性,但可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小利  郭强  韦强  郭云宝  王宏磊 《重庆医学》2012,41(18):1894-1895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2.2%~8.4%[1],其中更为罕见的是小汗腺癌。这种实质性、浸润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转移性,故应给予高度重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例小汗腺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工人,吉林人,因2个月前发现右侧额部  相似文献   
9.
岛叶区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切除岛叶区胶质瘤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选择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切除岛叶区胶质瘤患者19例(观察组)和既往肉眼或镜下单纯经额、颞叶手术切除岛叶区胶质瘤患者17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岛叶区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肿瘤复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观察并经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观察组近全切17例(89.5%),大部切除2例;术后2例轻偏瘫,1例短暂性失语;随访3~19个月,除1例肿瘤复发外,余未见复发及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近全切10例(58.8%),大部切除7例;术后2例轻偏瘫,3例不全运动性失语;随访4~21个月,有5例癫痫发作加重,6例复发(35.3%)。两组数据经χ2检验比较,肿瘤近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肿瘤复发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可显著提高肿瘤近全切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避免短期肿瘤复发,是目前岛叶区胶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恰当的手术入路,对周围重要结构的精确辨认和保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drainage,CLCFD)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报道较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2012年5月应用CLCFD治疗脑出血患者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