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并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组)和对照组(口服苯扎贝特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6±7.3)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1±6.9)岁。治疗组给予静滴注射用藻酸双酯钠0.1g(2mL),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苯扎贝特胶囊0.23,次/d,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TC、TG、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5.92±0.76)、(2.11±0.41)、(3.96±0.71)和(5.89±0.78)、(2.09±0.39)、(3.92 0.63)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4.63±0.67)、(1.42±0.26)、(2.87±0.45)和(5.13±0.77)、(2.07±0.33)、(3.02±0.5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34)、(1.10±0.32)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48±0.42)、(1.18±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5例(50.00%),有效22例(4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18例(34.62%),有效20例(38.46%),总有效率(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有2例(4.0%)、5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藻酸双酯钠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在发病21d内复查头部CT或MRI,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1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15例。将这二种分为四型,HI1、HI2、PH1和PH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于病初及出院时各评分1次,以第二次评分减少作为脑功能改善的指标。结果 HI1、HI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1、PH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应用溶栓、抗凝、降纤及抗聚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心房颤动史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彩超、MRA检查,并且至少1项检查发现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45例TIA患者,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试验(NASCET)计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45例TIA患者180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93.51%,特异度95.15%,准确度94.44%,Kappa=0.735;MRA诊断的敏感度92.21%,特异度94.17%,准确度93.33%,Kappa=0.681;彩超联合MRA诊断的敏感度97.40%,特异度99.03%,准确度98.33%,Kappa=0.872.结论 彩超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彩超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泵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94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5~1.0 mg/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40mg/6 h).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期峰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69.57%(32/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SAH后CVS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 至 2020 年 5 月期间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82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1 例。对照组仅采取门诊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12 % 高于对照组的 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眩晕障 碍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H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T4、FT4、TSH在治疗前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3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P<0.01),在治疗后T3、FT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并且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对于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