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墨家死亡智慧的益智作用第一,墨家死亡智慧告诉人们要在生死的问题上取一种积极有为的态度,应该坚决摒弃听天由命的消极心理.人们生前固然应该为知识技能的掌握、事业的成功而奋争不息,同时面对死亡也不应毫无作为,一任所谓“天命”的摆布.一般而言,人生前要积极有为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实行,而死时也要取有为的态度很难  相似文献   
2.
郑晓江 《中国性科学》2007,16(8):42-46,48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因为青春焕发、思维活跃、信息获取较多,而特别青睐舒适、时尚、前卫的生活模式.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由此可能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大学生们在情感与恋爱的追求上表现出游戏化、实用化和"快餐化"的特点,处理不好,必然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导致无数情感悲剧的发生,自尝恋爱苦果,留下难以尽言的人生痛苦与遗憾,甚至造成丧失年轻生命的悲惨结局.本文认为,大学生们处理好情感与恋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生活感觉之"性爱"过渡到生命安顿之"情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死哲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紧张的病患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并认为:要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则必须将技术医学发展为人文医学,也就是说,医院不仅仅是治病的机构,而且是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临终关怀及悲伤抚慰照顾的地方,也是一个对全体公民进行生死观教育之生命教育的基地;而医生也不仅仅是医病的"工匠",还应该成为具备深厚人文医学素养的生命导师。  相似文献   
4.
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古今中外死亡研究的不同文化背景,由此阐述了中外当代生命伦理学的不同社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叶Qiu碱为中草药一叶Qiu的主要生物碱。在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证实SCRN具有明显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作用基础上,本文应用0.1%SCRN点眼剂及0.1%无环鸟苷点眼剂治疗临床单疱病毒角膜炎患者58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泪液中SIgA及锌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养生送死为中国人历来所注重,死亡文化因而也深邃丰厚,这些传统的死亡智慧是否值得今人重视呢?木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儒、道、佛、墨、法五大家对“死亡”的解析及其主要观点,并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存在;还有与亲属好友的痛别、“死”之后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脑海中嵌人的死者临终前的惨状、尸体的腐臭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死亡的狰狞和恐怖,并促使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不仅深思死的各种问题,更进而去探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越趋发达,人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也多元化了,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有长度的,也有宽度。在我们考虑怎样获得“长命”的同时,更应该去追求人生内涵丰富的“宽命”。一般而言,“长命”指人们生活的物理时间长,“宽命”则不一样,指因为人们生命内涵的丰富而增加了自然寿命的宽度达到的一种状态——不是“命长”而是“命宽”,这其中,人为因素大,主观意志的追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又相当于增加了我们心理与精神层面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谈到生死问题,老年人有什么想法呢? 据有关资料,2006年.中国去世人口达到892万,以逝者一人有直属亲友5人计,则有4460万人有生死哀伤问题,若以每一逝者约有10个左右的次亲朋友来计,则每年又有8920万人有生死之痛的问题。三项相加.中国一年约有1亿4272万人遭遇生死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十分之一以上的人有生死问题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