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存活患者血糖转归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含量与其预后的关系及高血糖持续时间。方法根据伤后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糖值,选择存活期大于3月的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受伤当时GCS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分组,统计高血糖持续天数及血糖值。结果对于存活的脑外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入院时血糖含量关系不大;其预后与入院时血糖含量及血糖持续天数有密切关系。结论测定血糖是了解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预后较好的患者多在受伤后8天左右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已被广泛应用,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我科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5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含量与其预后的关系及高血糖持续时间。方法根据伤后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糖值,选择存活期大于3月的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受伤当时GCS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分组,统计高血糖持续天数及血糖值。结果对于存活的脑外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入院时血糖含量关系不大;其预后与入院时血糖含量及血糖持续天数有密切关系。结论测定血糖是了解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预后较好的患者多在受伤后8天左右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Hemphill脑出血评分量表预测脑出血患者30d死亡率,并评价其临床作用。方法对191例自发性脑出血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Hemphill脑出血预后评分量表,对脑出血病人进行评分,观察30d死亡率。结果191例病人中,30d内共死亡55例,死亡率为28.8%;脑出血预后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时,患者死亡率分别为0、5.9%,36.0%,51.7%,80.0%,100%;预后诊断试验发现评分为2分时取得最大Youden指数。结论Hemphill脑出血评分量表是简单、可靠的脑出血死亡预测量表,对脑出血临床预后的判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是一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966年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oot exit zone,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联合用药对帕金森病(PD)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入选PD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B组PD患者使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C组PD患者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进行治疗;A组PD患者同时使用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进行联合用药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非运动症状(NMS)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记录和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88.00%)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44.00%)和C组(40.00%)(均P<0.05)。治疗后,A、B和C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Ⅱ量表评分分别为(6.78±1.16)、(13.45±1.31)、和(13.32±1.23)分,第Ⅲ量表的评分分别为(7.69±1.27)、(14.78±1.45)和(14.54±1.6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为(10.96±2.25)、(18.76±2.47)和(15.54±2.67)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8.62±2.27)、(15.78±2.45)和(18.65±2.5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常见且最易致命、致残的脑卒中形式.外科手术在SICH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1].产生这样的结果,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统一有效的脑出血分级,不能客观地评价治疗的效果.本文采用Hemphill等[2]脑出血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对2004年1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连续住院的191名SICH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SICH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方法对19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比例1:1.375。发病年龄为2~77岁,平均年龄40.63岁。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者10例,占52.6%;其中眼睑下垂合并锥体束征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4例,合并右耳听力下降者1例。19例患者均在应用抗胆碱酶药物溴吡斯的明基础上加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4.2%。合并胸腺瘤者5例,均行胸腺切除,术后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0%。结论 MG多青壮年发病,10%~15%合并胸腺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以眼睑下垂最为多见,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胸腺切除术均为治疗MG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2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中35例脑卒中后偏瘫并下肢红肿疼痛经静脉造影和/或超声证实的DVT患者资料分析,并通过与同期收治的35例非DVT卒中患者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了解症状性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症状性DVT的发病率为35/822(4.3%),DVT发生在瘫痪侧32例,其中同为左侧28例;脑卒中后发生症状性DVT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住院2周~4周;肢体肌力0~Ⅱ级31例,Ⅲ级及以上者4例;年龄≥65岁28例;有股静脉置管史21例;合并高血压33例;有糖尿病19例;有心房纤颤者8例;合并高脂血症12例。脑卒中后DVT组血Hcy、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重度肢体瘫痪、高血压、糖尿病、房颤、高脂血症、股静脉置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炎症可能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为避免DVT的发生及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应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约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手术疗效确切.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共36例诊治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