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20例急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比较输血前常规用药是否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i并通过对120例输血反应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较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总的输血反应率为2.0%,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率有一定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5);输血前用药组与非用药组比较,其输血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96,0.11,0.015,0.342,P〉0.5);地塞米松、冰敷、121服百服宁等对治疗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有效,非那根对治疗FNHTR无效,地塞米松、非那根及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对过敏反应有效。结论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反应的作用不明显;非那根等抗组胺药对治疗FNHTR无效。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在肿瘤、血液病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2007年我院肿瘤和血液病患者使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情况,并通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血小板有效输注及24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与未进行白细胞滤除的机采血小板输注相比较。结果:过滤机采血小板和未过滤机采血小板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过滤机采血小板和未过滤机采血小板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CC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地减少机采血小板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LPC法对中华肝灵胶囊中三七和糖参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5 μm,4.6 mm×250 mm)柱,乙腈-0.05%磷酸溶液(19:8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紫外线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本法线性关系良好,得回归方程:Y=357.277X 4.665(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0%,RSD为0.8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现性强,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狼疮丸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狼疮丸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0.28~1.40μg(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为0.38%(n=6)。结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5.
再障生血片灭菌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延芹 《中成药》1997,19(3):49-49
再障生血片是我厂独家研制生产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盆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良药。它的主要成分是黄茂、阿胶、人参、鹿茸等。其总有效率为79.89%,但在该产品试生产时,时常遇到一些崩解超限、卫生学检验不合格等一系列质量问题。1实验方法再障生血片工艺分两部分:粉碎部分一生药粉浸提部分一浸膏合起来为成药粉。第1组实验:取该产品原料10份,每份出成品5000片,按正常工艺选料、炮制、只是工艺过程中不灭菌。取成品片检验。见表。第2组实验:同第1组。取10份.工艺上只是成药粉灭菌,取成品片检验。见表。第3组实验:同第1组…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高血压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对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影响 ,及其与脑血管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用 8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在术后不同的时间点 ,利用临界关闭压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LLCA) ,并动脉插管测定血压和定量分析脑血管的形态变化 ,分别与正常血压对照组 (80只 )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HRSP组的LLCA术后第 6周开始升高 ,第 10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基本稳定于 110mmHg左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LLCA的升高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0 96 8,P <0 0 5 ) ,与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r=0 94 0 ,P <0 0 5 )。并且LLCA的变化在平均动脉压改变的中间过程最明显 ,而于平均动脉压轻度和重度升高时变化不大 ,呈“S”形改变 (R2 =0 970 1,P <0 0 5 )。结论 高血压LLCA上移主要与平均动脉压有关 ,是脑内微动脉中膜增厚的体现 ,于血压升高中期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滤白手工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并就其与机采血小板进行比较,为临床如何选择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8年临床血小板用量,了解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通过对40例患者输用62次滤白手工血小板和67次机采血小板的比较,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计数血小板输注前后20~24h的数,根据输注后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及临床出血症状有无改善进行疗效判断。统计2007年全年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输血反应率。结果: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CCI和PP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滤白手工血小板的应用能大量节约血资源,值得临床推广,滤白手工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具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推动我院成分输血.方法 对1999-2006年我院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分血使用率由1999年的73.6%上升到2006年的99.5%,但是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结论 一血多用,节省血源,副作用少,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成分输血是科学的现代输血.  相似文献   
9.
输血反应调查与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拟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网络系统,把输血科和临床输血工作信息联系起来,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储存、分析与处理.方法:应用以往输血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采用输血新技术,拟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网络系统.科学、合理地利用血资源,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20例急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比较输血前常规用药是否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并通过对120例输血反应的处理进行分析,总结较为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总的输血反应率为2.0%,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率有一定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5);输血前用药组与非用药组比较,其输血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0.096,0.11,0.015,0.342,P>0.5);地塞米松、冰敷、口服百服宁等对治疗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有效,非那根对治疗FNHTR无效,地塞米松、非那根及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对过敏反应有效.结论 输血前用药预防输血反应的作用不明显;非那根等抗组胺药对治疗FNHTR无效.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