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加黏膜柱状缝合、直肠周围高位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5例完全性直肠脱垂(Ⅰ~Ⅱ度)患者,采用PPH加黏膜柱状缝合、直肠周围高位注射治疗。结果:治愈15例,无复发。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张真  鹿振辉  邱磊  方庆亮  黄星  王蕾 《新中医》2023,55(15):28-3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 1989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 统(CBM)、PubMed 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 RILI 的临床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处方 248 首,涉及中药 233 味。临床常见证型有气阴两虚证、热 毒炽盛证、痰瘀互结证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麦冬、甘草、生地黄、苦杏仁等;治疗药物以补气、补阴、 清热药为主;主要归经有肺经、肝经、胃经,以苦、甘、辛味药多见,药性以寒性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 用药物组合有麦冬-生地黄、甘草-苦杏仁、麦冬-北沙参、玄参-生地黄-麦冬、麦冬-桔梗-甘草等;聚类分析 得到核心处方有桔梗-百合-生地黄-玄参-白芍-川贝母-牡丹皮、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瓜蒌、党参-白 术-茯苓-黄芪等。结论:中医药治疗 RILI 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注重护阴扶正,临床 常采用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等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杨修伟,邱磊,王刚,陆峰,苗永昌,汪溪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构建表达小鼠核糖体蛋白S3a 特异性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shmRPS3a),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小鼠RPS3a mRNA 4条干扰序列,合成相应的发夹序列,连接入慢病毒载体系统 pLLU2G-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组装病毒,检测病毒滴度。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凋亡的影响。结果 PCR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出Lenti-shmRPS3a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6-9×107TU/ml;RT-PCR表明Lenti-shmRPS3a的沉默效率高达72.64%、Western Blot证明RPS3a蛋白水平表达降低;流式细胞术证明感染了Lenti-shmRPS3a慢病毒载体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表达小鼠核糖体蛋白S3a sh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沉默RPS3a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cro RNA-375(mi R-375)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杀伤人口腔鳞癌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用mi R-375模拟物转染后用TNF-α治疗,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Cal27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细胞治疗后的凋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细胞内DNA的含量,测定凋亡特征性sub G1期的细胞比值;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后Cal27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Bcl-xl、c IAP2、c FLIPL的表达。结果 mi R-375+TNF-α组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37.8±5.2)%,凋亡率为(20.5±3.8)%,TNF-α组分别为(6.2±2.7)%、(1.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375+TNF-α组,Cal27细胞的c IAP2、c FLIPL表达较TNF-α组显著下降(2.15±0.16比6.87±0.42、1.54±0.10比3.98±0.25)(P0.05),Bcl-2,Bcl-xl表达不变。结论 mi R-375降低c IAP2、c FLIPL的表达,提高人口腔鳞癌Cal27细胞对TNF-α的敏感性,提高凋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TNM分期II期结肠癌癌巢、癌间质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原发性II期结肠腺癌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分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高中分化癌组织Treg细胞数量多于中低分化组癌组织,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低于癌间质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P<0.001);癌组织Treg细胞高数量组、癌间质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总生存率(OS)分别明显高于癌组织Treg细胞低数量组与癌间质Treg细胞低数量组(均P<0.05);癌巢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OS低于癌巢Treg细胞低数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 结论:Treg细胞在II期结肠癌癌巢及癌间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癌组织、癌间质及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可能分别是影响结肠癌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PH治疗内痔发生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指导术中、术后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38例内痔患者采用PPH术后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混合痔分度进行1:2匹配,选取同期76例PPH术后无大出血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完整性(P=0.047)、切除痔上黏膜厚度(P=0.005)、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P=0.034)、吻合口缝扎止血(P=0.034)、术后便秘(P=0.002)与PPH术后大出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是PPH术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PH术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荷包缝合仍是PPH术的核心技术,术中注重荷包缝合的质量和术后加强通便是消除PPH术后大出血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再评价研究。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筛选出30篇文献,排除重复发表的15篇文献和非耐多药肺结核的10篇文献,最终纳入5篇文献进行研究。采用AMSTAR量表和GRADE分级评价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获得8个结局指标,分别为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改善率、治愈率、复发率、治疗有效率。纳入文献均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AMSTAR量表评分显示,3篇分值为6分,属于中等质量;1篇分值为7分,1篇分值为9分,属于高质量。GRADE分级显示,5篇文献的8个结局指标中有1篇痰菌阴转率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极低级,其余17个指标为中级(3个)或低级(14个)。5篇文献描述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提高强化期和巩固期的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为中高级,但结论的证据强度较低,需加强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牵头开展的芩部丹治疗复治肺结核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31361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共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H-R-Z-E-S/6H-R-E+芩部丹片,93例)和对照组(2H-R-Z-E-S/6H-R-E+安慰剂,8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潮热、颧红、盗汗、口渴、咽干共8个临床症状积分)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共9个维度的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1.4%(8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10,P=0.012)。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潮热、颧红、盗汗、咳痰、口渴、咽干6项症状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78/93)、71.0%(66/93)、86.0%(80/93)、84.9%(79/93)、80.6%(75/93)、87.1%(81/93),均高于对照组[68.2%(60/88)、53.4%(47/88)、73.9%(65/88)、70.5%(62/88)、54.5%(48/88)、65.9%(5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415,P=0.013;χ 2=5.943,P=0.015;χ 2=4.195,P=0.041;χ 2=5.516,P=0.019;χ 2=14.144,P<0.001;χ 2=11.391,P=0.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健康变化、生理机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的4项SF-36评分的平均秩次分别为98.58、99.03、102.27、100.47,均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82.99、82.51、78.69、8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7.000,P=0.027; U=3345.000,P=0.028; U=3009.000,P=0.002; U=3211.000,P=0.012)。结论 芩部丹片有助于改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