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忠衍  邱京晶 《广东医学》2004,25(3):295-297
目的 探讨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与临床症状、正骨手法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临床症状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 ,以手法为主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果  1 33例中 ,除 37例无明显腰腿痛症状未作治疗 ,余 96例经 1~ 30次手法治疗 ,临床治愈 6 9例 ,显效 2 2例 ,无效 5例 ,治疗有效率达 94 8%。临床治愈 6 9例中 ,5 6例复查CT片 ,1 0例腰椎间盘还纳或稍有还纳外 ,余 4 6例椎间盘突出无明显改善 ,其中硬膜囊受压迫解除或改善者 4 8例。摄腰椎X线片 :腰椎旋转侧弯、曲度后凸、前凸加深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6 0例 ,有改善 1 6例。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作相应治疗 ,如无临床症状不必作治疗 ,更不能因轻度症状而作为手术指征 ,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做手法治疗大多数患者不能将椎间盘还纳 ,只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3/2006-10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18),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移植组患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细胞移植.两组患者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移植前和移植后12,24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以患者死亡作为试验终点.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在随访12~24个月时移植组患者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衰.移植组患者移植后6,12个月血常规及生化各指标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2个月,移植组6 min步行路程较移植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移植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虽然较12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至24个月,上述指标未见进一步改善,且有转差趋势.围移植期及移植后24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近期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远期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4-03/2006-10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18),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移植组患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1次/d,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治疗,未进行细胞移植。两组患者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移植前和移植后12,24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以患者死亡作为试验终点。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在随访12~24个月时移植组患者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均死于顽固性心衰。移植组患者移植后6,12个月血常规及生化各指标与移植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2个月,移植组6 min步行路程较移植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移植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虽然较12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至24个月,上述指标未见进一步改善,且有转差趋势。围移植期及移植后24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采用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近期可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远期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艾斯能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3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艾斯能治疗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分别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检测P300.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艾斯能可改善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丹参粉+奥扎格雷钠)、对照组30例(奥扎格雷钠),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粉联用奥扎格雷钠可显著改善神经和运动功能,治疗脑梗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膜部VSD,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28岁,平均年龄(13.8±5.6)岁;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VSD为(6.2±3.3)mm(3.6~10.6mm);术中左室造影测得VSD为(6.1±1.6)mm(4.1~10.0mm)。应用国产双盘闭合伞对上述病人经导管封闭。术中采用经胸超声监测闭合伞的释放。术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胸片、TTE。结果28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1例超声及左室造影示少量云雾状分流,48h后复查UCG分流消大。另1例闭合伞释放后脱落,卡在右髂总动脉,再穿刺左股动脉建立轨道后封闭成功,脱落伞经手术取出;还有1例出现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个月无心律失常、无溶血、无栓塞、无心内膜炎,封闭伞位置良好,无分流,主动脉瓣及房室瓣未受影响。结论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VSD近期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健康成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确健康人群Hcy的标准,为高Hcy血症的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剔除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常见致血Hcy升高因素的健康体检人群,共738人,按不同年龄分为青(≤35岁)、中(≥36,<60岁)、老(≥60岁)3组,并按性别分为男女亚组,以循环酶法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同时男女各组Hcy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青、中、老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均数为13.26 μmol/L,女性为9.68 μmol/L,差异显著(P<0.01); 多数男性(73.21%)血Hcy水平在10.01-15.00 μmol/L间,多数女性(84.06%)小于10.00 μmol/L。 结论: (1) 健康成人血浆Hcy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2) 正常健康成人血浆Hcy水平高限的确定,应考虑性别及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8.
邱忠衍  邱京晶 《广东医学》2003,24(11):1219-1220
目的:探讨利用呼气末期施行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机制。方法:患者坐在椅上,并自行用最大限度将患侧上肢外展上举等动作,在某一方向活动感觉疼痛不能进行时,医者一手握住患者一侧上肢前臂,另一手拇指触按患部,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慢慢呼出末期时全身及患部肌肉放松这一瞬间,一手握住患者上肢向疼痛方向缓慢牵拉,另一手按压理顺病变部位。结果:152例经1次手法治疗后治愈16例,当即好转116例;2~5次手法治疗后治愈37例:6~10次手法治疗后治愈48例;11~15次手法治愈39例,好转12例;治疗有效100%。结论:利用患者自己自然呼吸在呼气末一瞬间施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患者易接受,可促使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派林对脑梗死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YDA型旋转式血液流变学测试仪及SA-B型软件系统测试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等项。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吉派林是目前较理想的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