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相似文献   
2.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3.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病理学性质与其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经病理学证实的452例脑膜瘤,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脑膜瘤发生部位和病理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膜内皮型脑膜瘤主要见于嗅沟(63%,26/41)和蝶骨嵴(50%,23/46);间变型脑膜瘤主要见于中颅窝底(56%,10/18);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和小脑幕以纤维型脑膜瘤较多,分别占24%(27/113)、36%(24/67)和38%(20/52)。脑膜内皮型(49%,75/153)和间变型(6.5%,10/53)脑膜瘤更常见于颅底(包括蝶骨嵴、桥小脑角、中颅窝底、嗅沟、鞍部、枕骨大孔和斜坡),而纤维型(26.3%,51/180)脑膜瘤常见于颅盖部(包括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结论颅内脑膜瘤的发生与其原发部位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不同的部位有发生不同病理学性质脑膜瘤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经不同入路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26例嗅沟脑膜瘤病例,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 26例病人中,男,10例,女,16例。术前CT及MRI检查发现为前颅窝底一圆形或卵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增强均一强化明显。肿瘤位于中线5例;向右侧延伸9例;向左侧延伸12例;压迫大脑前动脉8例;压迫视交叉5例;骨质增生7例;肿瘤侵蚀筛窦6例;侵蚀蝶鞍3例;肿瘤周围脑水肿18例。26例病人按肿瘤大小及位置,分别经额眶开颅,翼点开颅及前纵裂开颅在显微镜下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SimpsonⅡ级切除19例。术后新发嗅觉丧失5例;术后短期失明1例,经神经营养治疗21天后视力恢复,随访1年视力恢复正常;术后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恢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较小肿瘤采用经翼点及前纵裂入路,较大肿瘤采用经额眶入路,可以近距离达到肿瘤而无需切除脑组织,有利于切除肿瘤基地,阻断肿瘤血供,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构建一种新型腺病毒载体,验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并证实新型载体的优势。方法经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室授权获得Ad/35△E1-△E3,即E1和E3缺失的5型腺病毒纤维fiber被35型新型载体。利用基因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Ad5/35△E1-△E3-TRAIL。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Ad5/35△E1-△E3-TRAIL,并并测定病毒滴度。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纯化后Ad5/35△E1-△E3-TRAIL的病毒滴度为1.22×1015pfu/l。重组质粒经RT-PCR都扩增出104 bp的基因片段。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结论新型腺病毒载体质粒Ad5/35△E1-△E3-TRAIL能够高效的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C6胶质瘤细胞株。方法用含有CMV和EF1α两个启动子的慢病毒转染C6细胞,经流式细胞仪进行克隆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PCR及DNA测序鉴定基因组中EGFP的整合,并通过形态学检查、细胞增殖能力测定及致瘤性评价等进行了转染C6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慢病毒转染率高达40%;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建立了一种稳定、长期表达EGFP的C6/EGFP细胞株;PCR及DNA测序证实EGFP基因已成功整合入C6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转染前后的C6细胞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以EGFP为生物标记物的C6/EGFP细胞株成功建立,可为将来研究脑胶质瘤提供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头痛20 d入院.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及肿瘤病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Ⅳ级,右侧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9.
我院神经外科采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由于各种原因在手术中行去骨瓣减压的病人骨瓣,作为病人病情稳定后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手术中获取的人脑胶质瘤组织培养得到肿瘤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后与原肿瘤组织细胞进行比较。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分别在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培养得到悬浮生长的肿瘤干细胞球,其能在体外自我更新、增殖,形成新的克隆性细胞球,保持连续稳定的传代,能表达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 133。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分化为与原肿瘤组织相似的贴壁生长的细胞。结论人脑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增殖、诱导分化、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 133。为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