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但病死率极高。早年相应的检查手段不多,因而诊出率不高,常易与心梗混淆,而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主动脉夹层在常规磁共振扫描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确诊需要病理证实,目前对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测试.不断发展的磁共振(MRI)成像技术,为研究该病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物理诊断方法.结构性MRI成像测量方法包括简单易行的平面(亦称线性)测量和准确率较高的三维(3-dimensional MRI,3D-MRI)体积测量.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16岁.以头痛发热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咳嗽时加重同时伴发热.近日出现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CT示右侧基底节区类圆形高密度为主的肿块.MRI示右侧基底节类圆形异常信号,T1加权为等信号,其内见点状高信号,T2加权外周为高信号,中心为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见环状低信号影,并可见大片状指套样稍长T1长T2信号影.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行立体定向经额右基底节区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为紫红色,质地较韧,内有陈旧出血,肿瘤内部血管丰富,但出血不多,约鸡蛋大小,与脑组织有界限,完整切除病灶.病理所见:大量纤维网及陈旧出血内见破碎的中性粒细胞及少量上皮样细胞团,细胞团由两种细胞构成,具有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结构.免疫组化:CD34(-)、AFP(-)、HCG(+)、CK(+).病理诊断: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证实的17例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资料。结果髌骨内下缘骨软骨损伤17例,其中骨挫伤17例,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8例,股骨外侧髁前侧面骨软骨损伤17例,其中骨挫伤17例,软骨及软骨下骨骨折6例,关节腔内游离小软骨或软骨下骨碎片5例,内侧支持带损伤13例,髌骨半脱位10例,关节积液17例。结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对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腺癌、鳞癌及间质肉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是否有区别,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子宫内膜腺癌36例,宫颈腺癌4例、宫颈鳞癌4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5例),以及怀疑有其他盆腔病变的女性患者47例(26例卵巢囊肿、21例子宫肌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及DWI,DWI选择b值为700 s/mm2),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之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内膜间质肉瘤及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32±0.14) s/mm2、(1.063±0.21) s/mm2、(0.89±0.26)s/mm2、(1.55±0.13) s/mm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及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癌与鳞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肉瘤、鳞癌与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起源不同的子宫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有差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癌与鳞癌。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量化,对内膜间质肉瘤与腺癌和鳞癌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加重半个月,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右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其内见斑点状更低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斑点状高信号,周围见环状低信号(图2);FLAIR呈等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3),直径约为1.5cm。考虑为桥小脑角区脑膜瘤,遂行脑膜瘤切除术,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4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胸段,卵圆形或梭形,2例见笔尖征,2例见钳夹征, 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3例沿一侧椎间孔向外生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一种罕见的胼胝体脱髓鞘性疾病.以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不具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困难,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对本病认识逐渐加深.笔者收集临床确诊的胼胝体变性3例,结合文献拟对其MR表现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0岁.左上下肢麻木、无力2周,同时伴枕后痛.发病前1周曾有发热史,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缓解.查体: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表现:右侧额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T1WI为稍低信号,FLAIR为高信号(图1~3),病灶信号较均匀,边界清,灶周未见明显水肿影,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非闭合性环状强化(图4).临床拟诊为瘤块样脱髓鞘病变,给予激素冲击治疗,20 d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复查MRI,右额叶病灶较前缩小,病灶T1WI信号较前明显减低,其间见斑点状高信号影(图5).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