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MR黑血运动致敏驱动平衡改良技术(improved motionsensitized driven equilibrium,iMSDE)序列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的39支粥样硬化狭窄性颈动脉进行DSA及黑血iMSDE成像,比较两者在评估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斑块破溃和判断最大狭窄部位的差异。结果黑血iMSDE成像与DSA相比: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94);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性差异[(3.3±0.9)mm vs(3.2±0.8)mm,P=0.098];黑血iMSDE成像所示狭窄处斑块累及长度明显大于DSA[(21.9±5.6)mm vs(15.3±3.4)mm,P<0.001];黑血iMS-DE成像与DSA显示斑块破溃一致性较好。结论磁共振黑血iMSDE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外段颈动脉管壁结构和粥样斑块的形态,并为临床提供较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赵子周  赵辉林  曹烨  戈欣  路青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1,26(7):785-787
目的:探讨颈动脉“亮血”3D-TOF MRA配合“黑血”血管壁MR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显示的能力。方法:采用颈动脉专用表面线圈,对31例疑有颈动脉病变的脑卒中患者行MR多序列(“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分类,比较“亮血”序列和“黑血”序列检测的阳性率。结果:31例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模型中天冬酰胺内肽酶(AEP)的表达。方法将1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8只)和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通过手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术后两组均给予含镁高脂饲料饲养兔10周,每2周进行体质量称量及血脂检验,术后第5周和第10周末均行MRI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术后第10周末收集标本后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AEP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1只兔损伤颈动脉死亡。高脂饲养后,两组兔体质量、血脂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1)。模型组术后第5周和第10周末两次MRI示管腔狭窄率分别为(16±11)%和(53±20)%,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1);假手术组两次MRI均未见管腔狭窄。模型组HE染色可见内膜增生,AS斑块形成,斑块内脂质沉积,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迁移浸润形成泡沫细胞;假手术组未见AS形成。AEP在模型组兔颈动脉组织中高表达,在假手术组中很少表达,吸光度值分别为0.072 0±0.028 0和0.002 0±0.000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P0.01)。结论通过损伤颈动脉内膜联合含镁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可以确切、可靠、迅速地建立兔颈动脉AS狭窄模型;AEP在颈动脉AS性狭窄病变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3.0T上运用高分辨多序列MRI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分型的能力。材料和方法:53例经超声筛选的颈动脉斑块病人,包括近期脑卒中者27例,在3.0TMR仪上行多序列(3D—TOF、T1W、T2W和PDW)扫描,参照修改的AHA动脉粥样硬化MRI分型标准,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分叉部的斑块进行定性和分型,计算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和比数比,以评估各型斑块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度。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或Fisher切概率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数比的显著性检验用Mantel—Haenszel法,并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①270个部位中,Ⅰ-Ⅱ型占32.2%,Ⅲ型占45.9%,Ⅳ-Ⅴ型占14.4%,Ⅵ型占3.0%,Ⅶ型占4.5%,各型斑块在颈动脉3个部位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0596);②Ⅳ-Ⅴ型、Ⅵ型斑块在症状侧颈动脉的发病率和比数比高于其他类型,Ⅵ型斑块比数比为16.42。结论:在3.0TMR上应用高分辨多序列技术对进展期的斑块具有准确定位及初步分型的能力,Ⅳ-Ⅴ型和Ⅵ型斑块显示了较强的脑卒中发生趋势,尤其是Ⅵ型斑块。  相似文献   
6.
7.
赵辉林  庄治国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78-1079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右侧肢体无力伴麻木2周,偶有头痛。查体: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深浅反射均存在。CT平扫(图1):左顶叶及胼胝体区高密度团块影,左侧桥小脑角旁高密度灶。CT诊断为左顶叶及左侧桥小脑角旁占位。MRI检查:左顶叶见3.2cm×2.2c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接受了MR检查,其中处于病情活动期20例,非活动期12例。分析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受累动脉管壁的MR表现特征。结果:所有受累动脉的血管壁均不同程度的环形增厚。活动期组患者的管壁厚度较非活动期组患者明显增厚[(4.6±0.4)mm vs(3.4±0.6)mm,P〈0.01];比较两组增厚的血管壁形态,管壁呈“多环征”(分别为89/100和25/60)、内层明显强化(分别为66/100和24/60)、血管外界模糊不清(分别为72/100和20/60)等征象,经Х^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主要征象是管壁增厚及其信号改变。MRI能观察血管壁精细的形态学变化,对大动脉炎管腔狭窄前的早期诊断以及活动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病理对照,探讨3.0T高分辨率MRI检测老年人离体颈动脉血管壁结构特征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态学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 对9对(18根)老年人的离体颈动脉标本,在3.0 T MR仪上采用特制小孔径线圈行高分辨率T1WI、T2WI脂肪抑制扫描,测量血管截面的最大内膜厚度、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分型及MRI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进行病理与影像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以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的颈动脉管腔面积、中膜面积和内膜面积的病理组织学相关性较高[T2WI与病理测量分别为(27.53±6.77) mm2和(25.83 ±6.69)mm2,r2 =0.91,P2 =0.024;(12.31 ±3.31)mm2和( 12.28±3.71) mm2,r2 =0.70,P2 =0.020;中位数12.29 mm2(范围1.12~33.18 mm2)和11.62 mm2(范围0.89~32.84 mm2),r2 =0.74,P2 =0.016];颈动脉粥样硬化MRI分型与AHA病理分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4,95%可信区间为0.67~0.80)。结论 3.0T高分辨率多序列MRI能清晰显示离体颈动脉血管壁的形态特征和细微结构并允许进行量化评估,尤其是T2WI脂肪抑制序列具有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准确定位和分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测量急性脑缺血患者头颅缺血灶体积和颈动脉斑块负荷,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94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头颅和颈动脉磁共振多序列检查(头颅T1WI、T2WI、T2 FLAIR、DWI;颈动脉亮血3DTOF,黑血T1WI、T2WI及MPRAGE),测得脑内缺血灶的体积和颈动脉的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并计算出管壁面积(WA)和管壁标准化指数(NWI).结果 (1)94例病例中,90例的图像符合研究要求;(2)两侧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灶体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侧颈动脉的平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和管壁标准化指数(NWI)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缺血侧颈动脉的管壁标准化指数(NWI)较非缺血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同侧大脑缺血灶体积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3.0T磁共振黑血技术能定量测量颈动脉斑块负荷,从而对预测脑缺血事件的发生以及监测病情的进展、评价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