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知现状,为我国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0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二、三年级医学生,以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900份,获得有效问卷877份,有效率为98.21%,其中二年级430名(49.03%),三年级447名(50.97%),148名(16.88%)学生曾参与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的总体知晓率为58.72%,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具体内容的仅占32.16%,仅8.21%的学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知晓率仅为14.14%,仅7.75%的学生清楚哪些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28.28%的学生能按照规定处理废弃物,68.19%的学生能识别生物危害警示标志;92.82%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总体知晓率偏低,分别为42.65%和41.96%,且三年级知晓率高于二年级(P0.05);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方面:有过科研经历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参加过大学生科研的学生(均P0.05)。结论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管理和宣传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人群103例为对照组; 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PTX3、hs-CRP水平; 比较NIHSS≥5分和NIHSS<5分的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PTX3、hs-CRP水平; 分析血清PTX3、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以及两者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与脑梗死组NIHSS<5分患者比较,NIHSS≥5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水平升高(P<0.05); 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亦均高于mRS≤2分的患者(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与其 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PTX3:rs=0.471,0.451; hs-CRP:rs=0.381,0.320;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预测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相关,且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的预测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项目表明,全球疾病谱已经发生转变,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慢性肺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1]。在我国由于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干预仍然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得缺血性脑卒中呈现上升趋势,呈现较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的特征。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87)和中重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63),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n=10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与中重型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OPN、FIB水平;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OPN、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轻型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r_s分别为0.480、0.497)、mRS评分(r_s分别为0.387、0.35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OPN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26,血浆FIB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AUC分别为0.714、0.711。结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150例,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5例为对照组; 将脑梗死组按颈动脉IMT值分为ACI无颈动脉斑块组74例和ACI合并颈动脉斑块组76例;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OPN水平,通过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值。结果 ACI无颈动脉斑块组血浆OP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 ACI合并颈动脉斑块组血浆OP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ACI患者血浆OPN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s=0.291,P<0.05)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提示OPN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纤维炎性脂质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我国有45%~86.7%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在欧美则有35%~76%[2]。斑块破裂脱落阻塞远端的颅内动脉进而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Dirksen等[3]从尸检资料中发现,巨噬细胞在颈动脉斑块内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而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