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女性,31岁,主因"发作性言语不清10d"于2014年4月1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0d前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否认肢体力弱或麻木,否认视物成双、饮水呛咳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颈部血管超声(图1见封底):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符合多发性动脉炎,无名动脉中段提示重度狭窄,双侧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的脑局部血流量水平变化规律。方法以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例MSA-C患者与25名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锝[~(99m)Tc]双半胱乙酯为显像剂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以评价脑局部血流量,其SPECT影像以SPM8、xjview9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将与正常对照在脑局部血流量有上统计学差异的区域投射至标准脑模版上,并分析其主要累及脑区、峰值位置、最大t值等特征。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较,MSA-C患者主要出现小脑双侧小脑后叶、小脑蚓部、脑桥的脑局部血流量显著下降(P 0. 01FDR校正,簇水平);未发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大脑皮质及壳核的脑局部血流量降低。结论 MSA-C患者主要可出现小脑及脑桥的脑局部血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认为帕金森病是单纯累及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但是非运动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嗅觉障碍等也很常见.这些非运动症状通常被误诊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的表现、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PPARγ天然激动剂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分析姜黄素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应用前景.方法 12周龄雄性白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姜黄素干预组(姜黄素200mg/kg·d灌胃给药处理)和模型组(无任何干预的白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同周龄雄性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大鼠尾动脉无创血压测定方法测定大鼠清醒安静状态下尾动脉的收缩压.喂养至18周龄时终止实验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测定内外弹力膜间血管中膜的厚度.横截面积、平滑肌细胞核面积.结果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3组大鼠中膜中均大量表达;实验开始至实验结束所测的每个时间点均显示模型组大鼠及姜黄素干预组收缩压较WKY大鼠收缩压显著增高,随着鼠龄的增加,模型组及姜黄索干预组大鼠收缩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姜黄素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组在同-时间点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组及姜黄索干预组中膜厚度、中膜横截面积、平滑肌细胞核面积较WKY大鼠增加显著,姜黄素干预组上述3指标较高血压大鼠组明显下降.结论 姜黄素作为PPARγ的天然激活剂,能够降低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的病理重构,提示姜黄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唤起公众对脑健康的重视,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我国的“脑健康日”。脑健康的范围宽泛,包括多种神经系统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包括脑的亚健康状态。其中深受大家关注的,当属“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晕、构音障碍、四肢瘫痪,2例伴眼球活动障碍,2例出现嗜睡及感觉障碍,1例曾怀疑"脑干脑炎"。MR扩散加权成像示延髓及脑桥层面新发梗死,矢状面T2像示病灶均位于脑桥延髓交界区,血管检查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结论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为罕见的卒中类型,其在MRI上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病情危重,早期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109)。RBD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RBD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0.02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例重症中枢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主要累及免疫抑制的患者,但其中脑干脑炎的患者常为没有易感因素的年轻人。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常引起脑膜炎、脑炎或者脑干脑炎。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不高,主要表现为脑干脑炎、脑室扩张等。目前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限,早期联合使用抗菌素被认为可能有较好的效果。结论: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需要尽早诊治,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0岁。主因"面部不适、四肢末端麻木无力1周"于2011年1月28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自觉面部不适、僵硬感,睁闭眼费劲,次日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未在意。3d前讲话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同时双上肢麻木无力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独立行走,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发病前1周有咳嗽史,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