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4层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数据在ADW 4.3工作站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重建。结果34例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76段,闭塞2段,动脉瘤5例;血管异常起源3例,正常者1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iCT不同时相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证实为TOF患者的iCT资料,分析病变类型、程度、并发畸形及变异,测量收缩期(45%时相)、舒张期(75%时相)肺动脉主干及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后者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2例患者畸形及变异均得到明确定性诊断,符合率100%。肺动脉主干45%与75%时相、室间隔缺损75%时相与手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间隔缺损45%与75%时相及手术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56层iCT对TOF及其并发畸形变异能够很好的定性、定量诊断,室间隔缺损程度以心室舒张期评价较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造影剂肝脏SCT增强效果相关影响因素,以尽量减少造影剂剂量,减少CIN的发生。方法将106例肝脏SCT增强患者,按造影剂注射量ml/kg体重随机分为A(1.8~1.9)、B(1.6~1、7)、C(1、4—1、5)、D(1.2—1.3)和E(1.0~1.1)五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动脉期腹腔干层面CT值和门脉期同一层面门静脉及肝实质CT值。结果①五组病例在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强化密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腹主动脉在A、B和C组之间以及D和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和C组与D和E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在A组与D和E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在A组和E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体重及注射速度等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体重、年龄等,个体化给药,以最小的剂量,达到诊断的目的,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MRI不同成像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IV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价近期证实且资料齐全的IVST患者10例,并对CE-MRI和MRV成像方法在血栓部位、范围、窦腔闭塞、侧支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的整体形态显示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血栓位于上矢状窦、横窦各4例,窦汇、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各1例。在血栓范围、窦腔闭塞方面,CE-MRI均优于MRV,侧支静脉、颅内静脉的整体显示MRV优于CE-MRI(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均准确显示血栓部位。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多种成像方法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联合应用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纵隔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各21例的MSCT图像特征,观察记录淋巴结的大小、形态、CT值、强化特征、分布区域等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扫CT值纵隔淋巴瘤高于转移性淋巴结(t=3.880,P〈0.01);最大径纵隔淋巴瘤大于转移性淋巴结(t=4.323,P〈0.01);强化模式淋巴瘤多均匀一致强化(13/21,61.9%),转移性淋巴结多周边强化(12/21,57.1%)。结论MSCT对纵隔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响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体重、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度等因素对肝脏螺旋CT增强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106例肝脏螺旋CT增强患者,对比剂剂量为80~90ml,注射速度2.5~4ml,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5S从肝顶叶按1cm/s速度行肝脏双期扫描,分别测量每个患者的体重、腹主动脉动脉期腹腔干层面CT值和门脉期同一层面门静脉及肝实质CT值。结果患者体重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存在负性相关(P〈0.05),年龄、注射速度等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成正性相关(P〈0.05);门脉期肝实质强化密度与动脉期主动脉及门脉期门静脉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肝脏螺旋CT强化密度随着年龄及注射速度增高而增强,随着体重增加强化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学分级的乳腺叶状肿瘤(PT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PTs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行超声和MRI检查,44例行X线检查,并与其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1)65例PTs患者,病理类型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的百分比分别为32.3%(21/65)、43.1%(28/65)和24.6%(16/65);其病灶的平均最大径分别为(4.75±2.62) cm、(5.37±3.11) cm和(4.96±3.82)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7,P=0.782).(2)在44例PTs患者(包括良性16例,交界性18例,恶性10例)的X线图像上,病灶透亮晕及钙化有无在三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在61例PTs患者(包括良性19例,交界性26例,恶性16例)的声像图上,不同病理类型病灶形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61例PTs患者(包括良性21例,交界性24例,恶性16例)的MRI图像上,三者在T2WI上病变内低信号分隔的有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PTs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明确其病理学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