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白血病细胞通常异常大量表达其相应系性的表面抗原,所以白血病较适于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本文拟就白血病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应用于肾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肾内科见习的4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和传统教学法,用问卷调查和见习报告分数进行评价。结果: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教学满意度及见习报告得分等方面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案例教学法结合PBL相较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网络重塑作用并与临床疗效建立联系, 从脑网络重塑的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机制。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招募2018年8月-2019年10月上海市闵行区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13位急性脑梗死受试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 1次/d, 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临床量表评估, 同时在首次针灸治疗过程中(进针前、留针时和拔针后)采集患者脑电数据。基于相锁值构建脑网络并对其聚类系数(CC)、特征路径长度(PL)和小世界指数(S)等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采用Pearson系数检验脑网络拓扑特征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首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过程中, 进针前与留针时比较, 患者脑网络CC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t=3.306, P=0.006;0.12:t=2.909, P=0.013;0.14时:t=2.331, P=0.038), PL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2时:t=3.236, P=0.007;0.14时:t=2.754, P...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包括控制血糖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阻断糖耐量减低或空腹血糖受损,调整糖尿病体质,治疗代谢综合征,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还可通过抗蛋白质糖化、抗血小板、抗自由基、抗血管内皮慢性炎症等作用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慢性心力衰竭可能有益,且不良反应较少。二甲双胍临床适应证有所扩大,可安全地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及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符合入组标准的26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根据SLN病理结果,将全部患者分为SLN转移阳性组(n=127)和SLN转移阴性组(n=13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MRI特征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SLN转移相关的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PR、HER2、分子分型、多灶、增强形态与乳腺癌SLN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HER2、增强形态、ADC值(P<0.05)是乳腺癌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P<0.05),其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58.6%。结论:ER、PR、HER2、分子分型、多灶、增强形态与乳腺癌SLN转移相关,基于PR、HER2、增强形态、...  相似文献   
6.
7.
融入人文精神 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周挚  谢瑜 《卫生软科学》2008,22(6):478-479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中必须融入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载入并渗透到学习中,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使之能与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备丰富人文精神内涵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美罗华联合ECHO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美罗华联合ECHO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组共15例采用美罗华375 mg/m2,于化疗第1个周期前1 d开始,每周输注1次,连续4次.化疗采用ECHOP方案,化疗每3周循环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评价客观疗效,其中获得CR 7例(46.66%),PR 4例(26.66%),总有效率73.33%,1 a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0.11%,1a总生存(0S)率为64.13%.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为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的血液学毒副反应.结论 经过初步应用,可以得出美罗华联合ECHOP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及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谢瑜  杨坚  曾云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29-23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及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MM患者,随机分为VAD方案对照组:长春新碱加吡哺阿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组:VAD方案加沙利度胺及干扰素,沙利度胺起始剂量200mg/d,每2周增加50~200mg/d,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每日800mg,α-2b干扰素300万U肌注,3次/周,维持该剂量半年。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12例(42.86%),进步11例(39.29%),无效5例(17.85%),总有效率82.14%(23/2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7.14%)(P〈0.05);能有效降低M蛋白,使骨髓瘤细胞下降,提升血红蛋向;治疗后MM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及干扰素治疗MM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消痔液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124例,经1—2次注射,近期全部治愈,随访1~3年。完全正常者121例,复发者3例。无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