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入路、病变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除率57.6%。术后有2例患者新发眼球外展受限、复视,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均为经鼻蝶术后患者,其中1例予腰大池引流1周后拔管无脑脊液漏,1例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有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予激素替代治疗2~3个月后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08个月,19例全切除患者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26.3%;12例次全切除患者中有4例明显进展;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中1例术后进展迅速,半年后死亡。33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3个月,5年PFS 63.2%,5年生存率96.7%。结论颅底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术前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尽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UNX3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RUNX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表达较正常脑组织中明显下降(P〈0.05),并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进行性降低(rs=-0.478,P〈0.01),但是RUNX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胶质瘤中RUNX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提示RUNX3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方法 家兔16只,其中用于制作尸头硅胶灌注标本6只,观察家兔颅后窝静脉引流特点,并与人静脉引流情况比较;另外10只模拟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电凝并切断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结果 在硅橡胶灌注的6具兔头标本中,有1具仅灌出动脉,其余兔尸头灌注情况均较满意.用于制作岩静脉单侧离断模型的10只家兔中,建模成功8只,失败2只.结论 开颅电凝切断家兔岩静脉建立单侧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位于脑干,毗邻锥体束、脑神经核团等重要脑功能结构,破裂出血可引起破坏性极大的临床事件。目前治疗方式分为手术切除、放射外科和保守治疗。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自然史充分了解,同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去加以权衡从而做出治疗决策。本文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指导临床决策进行综述,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形成规范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组,分别以脊髓全横断组术后1,3,7及21d为标准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收集小脑前叶皮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D~NF在不同组别小脑前叶皮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脊髓全横断组中,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的表达在1d组,3d组尚未出现明显增加,到7d组时表达则明显升高,21d组时表达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脊髓全横断后,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RUNX3基因的表达以及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RUNX3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相应标本中的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UNX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级别相关,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MSP显示3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有15例(42.8%)发生甲基化,发生甲基化的脑胶质瘤中mRNA表达水平较未甲基化的脑胶质瘤明显下降。结论RUNX3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并且RUNX3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RUNX3表达下调相关。推测RUNX3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颅内外沟通性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策略。 方法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外沟通性ONB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3~65岁;病程7 d至5年,平均12个月。其中手术选择双侧扩大经额底入路5例,联合经鼻内镜3例。全部患者术后行放疗,2例辅助化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颅内外沟通性ONB全切除,术后头痛及鼻腔疼痛全部改善,随访7个月至6年,存活4例,失访2例,2例术后4~10个月肿瘤广泛复发导致死亡。结论双侧扩大经额底入路及联合经鼻内镜显微手术有助于颅内外沟通性ONB的全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以进一步改善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确诊
的51例垂体腺瘤,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显微解剖,仔细辨认正常腺垂体、垂体柄、神经垂体与病变组织的关
系,尽可能切除垂体腺瘤组织,达到垂体功能的保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37例(72.5%,37/51)肿瘤全切除,12
例(23.5%,12/51)肿瘤次全切除,2例(3.9%,2/51)肿瘤大部分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组织及垂体柄均予以完整保留。
激素测定示手术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小,而对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术后及随访的结果则均有明显的改善。男性睾酮测定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以
上结果均在无激素替代治疗作用下测定)。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崩患者5例(9.8%,5/51),无永久性尿崩;电解质紊
乱(主要指低钠血症)患者17例(33.3%,17/51);术后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患者各1例(2.0%,1/51)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结论:显微经蝶窦手术可以实现垂体腺瘤(包括侵犯到海绵窦内肿瘤)的有效切除;显微经蝶窦手术中术者应对正常
垂体、垂体柄及病变组织等准确辨识,这样才能达到保留和恢复垂体功能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居多,30~60岁为发病高峰。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与脑膜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等难鉴别,临床上多误诊,确诊靠病理,CD34、CD99、波形蛋白(Vimentin)、BCL2多阳性,STAT6蛋白阳性。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全切,术后放化疗效果不确切。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对该病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