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微小动脉瘤(共35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栓塞加支架辅助治疗3例。结果动脉瘤完全填塞28个,瘤颈残留7个。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脑梗死8例。30例病人术后3个月复查DSA,残颈无增大表现而继续临床观察。随访34例,时间12个月,完全康复30例,遗留轻微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对于已破裂的微小动脉瘤,在血管内介人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应技巧,预防出血及缺血性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顶枕交界部脑动静脉畸形(AVM)伴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栓塞或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顶枕叶AVM伴颅内出血患者 31 例,其中29例行单纯介入栓塞(93.5%),2例因栓塞后头颅CT证实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畸形血管(6.5%).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遗留命名性失语2例,6例术前伴肢体偏瘫患者术...  相似文献   
3.
<正>自1984年Yasargil[1]提出"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以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发现使用Yasargi介绍的手术方法进行开颅,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窝塌陷、颞区疼痛、咀嚼功能障碍、面神经额颞支麻痹等并发症。而在额颞顶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则常因为术后颞肌充血、肿胀,颞肌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层皮瓣法与双层皮瓣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符合标准并拟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层皮瓣组20例,双层皮瓣组23例。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术前颞肌体积和术中去除骨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层皮瓣组皮瓣分离时间(25.30±3.39)min,较双层皮瓣组(31.22±3.61)min明显缩短,术后晚期颞肌萎缩程度(6.81±1.61)cm3较双层皮瓣组(8.59±2.06)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皮瓣组骨瓣成型时间(30.00±2.51)min,较单层皮瓣组(41.22±3.61)min明显缩短,开颅术总时间(61.22±3.38)min,较单层皮瓣组(67.2±4.25)min明显减少,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7.87±1.79)cm3,明显较单层皮瓣组(17.37±4.90)cm3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神经额支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单层皮瓣法皮瓣分离时间较短,术后早期颞肌水肿程度较轻;双层皮瓣组开颅总时间明显缩短,对颞肌直接损伤小,术后颞肌萎缩程度轻;两种方法在面神经额支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亚低温治疗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10-2012-12因颅脑受伤,诊断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并于入院当天(治疗前)、2个月后分别复查头颅DTI影像,并统计2个月后患者的GOS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2个月后复测FA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GOS评分,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清晰显示损伤的神经轴索,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为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敏感性,及探讨中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GCS评分的相关性以定量评估DAI的损伤程度. 方法 选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诊断为DAI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入院时行CT、MRI平扫及DTI扫描,观察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差异,并分析其中36例DAI患者中脑区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CT检测DAI损伤病灶的敏感性为70.48%,MRI平扫为82.86%,DTI为95.24%,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DTI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最高.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中脑区FA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7,P=0.000). 结论 DTI不仅在诊断DAI敏感性方面优于CT和MRI平扫,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客观地评估DAI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01—2016-12间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共13例,其中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3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0例,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血管狭窄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即时取栓效果、疗效,总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及复查头颅CT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1例,再通率为92%。术后复查CT显示无脑出血病例,较大面积脑干梗死5例。良好功能恢复(MRS评分0~2分)6例,中度残疾(MRS评分3分)2例,严重功能障碍(MRS评分4~5分)3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再通率高,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过确诊的15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存在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变化的88例患者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分型后确定三类患者,分别按每类患者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方式进行相应治疗.比较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于伤后不同时间的T3和FT3水平以及患者死亡率、致残率以及GOS评分情况.结果 以整体水平而言,治疗组和对照组T3和FT3呈现上升恢复趋势.治疗组恢复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3和FT3于7d和14d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在GOS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因急性颅脑损伤而致甲状腺素水平发生下降的患者,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实施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县级医院均可进行.因此,该疗法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是动脉瘤外科的新方向。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弥补单纯显微外科的一些不足。利用内镜,手术医师能在较小的显露范围内看清动脉瘤的各个方向和周围结构,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内镜下可以看清载瘤动脉上的重要穿支血管,确定夹闭位置是否正确,瘤颈夹闭是否完全,动脉瘤夹是否压迫周围的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在个别复杂的动脉瘤病例中,只有在内镜视野内才能夹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MD)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6-2020-01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30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术前,相对平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TA-MCA术治疗成人MD,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减少烟雾状血管的生产、改善神经功能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