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随着MRI检查的普及,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变得相对简单。因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髓内型最多见.显微外科治疗甚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行MRI检查,全组均经后正中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6例病灶均为单发,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3例全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神经功能状况改善20例,无变化5例.恶化变差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全切除病灶可避免病变复发和再出血。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症状轻和病灶处理及时与术后恢复良好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细胞瘤:71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平均大小为40 cm3;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22个月的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68/71)和95.6%(65/68).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治疗效果仍较满意.手术+术后放疗对肿瘤局部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的病因学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其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作用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发现 ,脑出血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致病的结果。文章综述了脑出血的发生率、出血类型、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开颅术后血肿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开颅术后血肿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3例开颅术后患者血肿的所在部位、发生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血肿患者死亡率高,感染率高,平均住院日长.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术中规范手术操作、正确应用止血方法可预防术后血肿,减少术后血肿发生.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对治疗血肿及避免不良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ermation,AVMs)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AVMs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56岁[平均(34±8)岁].畸形血管团2~8 cm,其中巨大AVMs(直径≥6 cm)10例(24%).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使导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病灶处理完毕,进行血管造影.结果 :41例中有10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为AVMs.39例(95%)经过造影证实病变处理满意,1例(2.4%)运动功能区AVMs有残留,1例(2.4%)后颅窝AVMs残存,此2例经过继续手术切除残余AVMs.本组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25~130 min[平均(53±22) min].结论 :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医师及时发现残余AVMs,对小的AVMs进行定位,避免生理性供血动脉闭塞;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2001年6月至今开展单鼻孔入路经蝶垂体瘤手术1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内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分叉部,因此颅内动脉瘤手术属颅底外科,遵循充分切除颅底骨,利用脑自然池、裂和脑下垂,暴露脑与颅底间隙,找寻动脉瘤,夹闭瘤蒂。本文介绍五种动脉瘤手术入路和标志微创显微手术的微骨孔入路。限于篇幅,部分附图见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Moyamoya病(MD)患者颈内动脉组织学、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OCAM-1)、Ⅳ型胶原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mRNA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D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尸解取MD患者病变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应用HE、Wergeit染色检测其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别检测颈内动脉ICAM-1和MMP-2、MMP-9、TIMP-1、TIMP-2 mRNA的表达,同时设非血管病死亡的患者颈内动脉做对照. 结果 HE染色显示MD患者颈内动脉变细,存在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闭塞及钙化;Wergeit染色可见病变侧颈内动脉内膜纤维样增厚,内弹力层变薄、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变性,外弹力层厚薄不均,外膜变薄,局部剥落;透射电镜显示内膜增厚处平滑肌细胞增生,部分中膜肌细胞空泡变性,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或浓缩;免疫组化显示MD患者颈内动脉各层ICAM-1阳性标记多于对照患者.且以内膜处为主:原位杂交检测发现MD患者病变侧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存在MMP-9mRNA的阳性杂交信号,以内弹力层处密集. 结论 ICAM-1、MMP-9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颈内动脉弹力层、外膜破坏及管壁塌陷、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的原因之一,与MD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40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峻  袁葛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2):102-103
作者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本病以儿童和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病程较短。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或依肿瘤发生的部分不同而相应出现神经功能障碍。CT扫描显示:均匀高密度,注对比剂后密度明显增强,周围有水肿。MRI在T1加权像上显示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明显增高。术后半年内死亡3例,其余病例经术后放疗或加化疗存活期4~20个月不等。其中9例肿瘤没能全切,放疗后未行化疗者术后只存活4~9.7个月。由此可见要提高颅内恶性淋巴瘤的生存期,有赖于尽可能早期手术全切除,并行放疗和选用有效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10.
袁葛  赵继宗  王硕  许俊  辛宇 《北京医学》2007,29(6):321-323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地对预计处理难度较大的16例脑动脉瘤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动脉瘤处理完毕,进行血管造影.结果 16例中5例急性颅内出血者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5例(93.8%)经造影证实动脉瘤处理满意,1例(6.2%)眼动脉瘤夹闭后有残留,重新调整动脉瘤夹.本组未见夹闭重要动脉,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25~115 min,平均(58±26)min.结论 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发现残余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便于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