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TOAST病因分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OD型占27.85%(22/79)高于对照组的3.85%(3/78),SAO型占13.92%(11/79)低于对照组的29.49%(2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检验表明,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类型中小动脉闭塞占比较小,而其他病因类型占比较大,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压为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d,3次/d。治疗3个月、6个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脂,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比较2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地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Crous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抑制和稳定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14d。对2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06~2003-12,我科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1—2016-10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4例ACI患者,将53例发生SIRS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SIRS的171例ACI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年龄、性别、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CI患者发生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随访3个月,对比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并发症、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检验可知,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均为ACI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mR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30.19%(16/53)高于对照组8.77%(15/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合并SIRS患者预后较差,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为ACI发生SIR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5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 5 6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0 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病程 3~ 8天 ,平均 5天。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6例 ,其中男 3 0例 ,女 2 6例 ;年龄2 1~ 68岁 ,平均 (4 2 3± 4 6)岁。对照组 5 0例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 19~ 68岁 ,平均 (4 0 7± 5 4)岁。入院时 10 6例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 ,阵发性加剧 ,并向右肩背部放射 ,吃油腻食物常为腹痛诱发因素 ,患者恶心、呕吐、发热 ,体温常 >3 8℃ ,一般无寒战。右上腹有明显压痛 ,肌紧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内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9.
2002-06-2003-12,我科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9-70岁,平均53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