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小脑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或枕下后正中入路进行手术。结果72例病人均手术全切病灶。术后病理结果:动静脉畸形(AVM)67例,海绵状血管瘤(CM)3例,静脉畸形(VM)2例。术后GOS评分:5分64例,4分4例,3分1例,2分1例,1分2例。随访4个月~13年,恢复良好64例,轻残4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2例。无复发病例。术前GCS评分≥8分的AVM病人,其术后GOS评分较GCS评分〈8分者高(P〈0.05)。结论小脑血管畸形应尽早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适当的手术技巧,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AVM病人术前GCS评分≥8分的病人恢复好,〈8分病人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局部脑血流显像评价高压氧对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确诊为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仅接受抗痫药治疗,22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HBOT)。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局部脑血流显像。结果:HBOT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癫痫控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局部脑血流显像表现为明显的低灌注区缩小。结论:局部脑血流显像可对HBOT治疗外伤后癫痫提供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Rac1基因沉默后对髓母细胞瘤细胞侵袭移动的影响.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c1 mRNA和蛋白在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转染Rac1 shRNA观察Rac1基因沉默后Daoy细胞骨架的变化,再转染Rac1 N17和Rac1 L61,观察Rac1基因缺失和表达增强后对Daoy细胞侵袭、移动的影响.结果 Rac1 mRNA和蛋白在Daoy细胞株中均有高表达;Rac1基因沉默后Daoy细胞交联的F-actin网和细胞膜伪足形成减少;单层细胞划痕24 h后,Rac1 shRNA组、Rac1 N17组、对照质粒(control)组细胞迁移数分别是86±4、97±6、198±7;Rac1 shRNA和Rac1 N17两组分别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侵袭实验中,Rac1 shRNA组、Rac1 N17组、对照质粒组细胞侵袭数分别是30±4、45±6、78±7;Rac1 shRNA组和Rac1 N17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c1基因与Daoy细胞骨架形成密切相关,RNA干扰沉默Rac1基因可以抑制Daoy细胞的侵袭移动.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BM)是一些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手术作为神经外科治疗颅脑肿瘤最传统的方式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M的传统全切手术后往往复发率较高,越来越多的临床与病理证据支持该类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并非界限分明,致使脑转移瘤的“超边缘切除”应运而生。鉴于脑功能的保护,应用之初仅限于非功能区,现如今已携手电生理检测、导航系统、术中唤醒等精密手段走进功能区,并基于微创理念在手术入路、瘤体切除等方面不断尝试,努力在最大范围切除肿瘤与保护脑功能之间做到最优化。通过回顾大量BM的超边缘切除相关研究,该文系统阐述了该手术理念的发生与发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77-8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 26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随访跟踪2年~7年,其中262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此262例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 998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年龄、病史、尿蛋白、血尿酸与心血管并发症正相关,C反应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愈高,心血管并发症几率愈大,蛋白尿是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镜组(98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ETV或联合EVPS(2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仅行ETV,78例行ETV联合EVPS),传统分流组(201例)患者行传统分流术(19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分流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率高、置管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原因脑积水是有益的手术方法,具有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观察成瘤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建立此模型的成功经验。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于纯种Wistar大鼠额叶接种C6胶质瘤细胞,观察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取脑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和GFAP阳性情况。结果:大鼠脑内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成功率为100%,成瘤大鼠的平均生存期为4周,肿瘤内部出现大片的坏死灶,坏死灶与肿瘤灶相间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坏死灶不显影,而肿瘤灶呈条索状的免疫荧光条带。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可有效地建立Wistar大鼠额叶C6胶质瘤模型,其病理学特征符合胶质瘤的形态学特性,该模型在研究胶质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患者,病变位于中脑背侧和背外侧的2例,延髓腹侧和背侧各1例,位于桥脑中脚1例,其余例均位于四脑室底、桥脑背侧.总结影像学特点、手术指征,探讨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者均全切除病变,无临床死亡,术前Glasgow Outcom Scale (GOS)评价,5级9例,4级8例,3级1例,无1、2级患者.手术时机多选择于出血后2~4周.手术入路选择:中脑背侧及背外侧者采用经枕下小脑幕切开入路,桥脑中脚选用乙状窦后入路,延髓腹侧病变经远外侧入路,对于四脑室底、桥脑背侧的病变,均采用后颅凹中线入路.术后长期随访按照GOS,显示患者术后恢复5级患者为10例,4级患者7例,3级1例,无2、1级患者.结论 BSCM是可以手术治疗的.严格的掌握手术指征,术前GOS评价,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监测和术中精细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达到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内镜辅助下经外侧裂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4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清除血肿(经侧裂组)和经皮质造瘘清除血肿(经皮质组),经皮质组部分借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结果经侧裂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残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皮质组。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 26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随访跟踪2年~7年,其中262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此262例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 998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年龄、病史、尿蛋白、血尿酸与心血管并发症正相关,C反应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水平愈高,心血管并发症几率愈大,蛋白尿是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