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开展诱发电位监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11例术中未出现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5例术中出现了异常信号,其中信号未能恢复正常的4例术后均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可实时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有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指导手术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Methods SEP, BAEP or MEPs were monitored during operations on 16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operative 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and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as evaluated.Results 11 patients without abnormal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 changes demonstrated no new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surgery.However, in the left 5 patients, abnormal changes of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ere detected.Among these 5 patients, 4 with abnormal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which were not recovered intraoperatively demonstrated new developed functional deficits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the monitoring on SEP, MEP and BAEP is beneficial not only to timely detec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s resulted from intraoperative cerebral ischemia, but also to properly guiding surgical manipulation, and to reliably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 as wel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4例全胃切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胃切除术中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不但能对术后康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且较肠外营养更为方便、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3.
45 例腹部手术后早期急诊再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和防范。方法对4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再手术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的防范及降低再手术的并发症。结果4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病例中切口裂开13例,腹腔内感染20例,腹腔内出血4例,肠梗阻5例,消化道出血3例。首次手术为上腹部手术27例,下腹部18例。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治愈41例,死亡4例。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再手术仍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并发症多,必须强调做好首次手术,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去骨瓣原因、缺损部位、缺损面积、修补时间间隔、骨窗凹陷程度、皮肌瓣分离方法、是否悬吊硬膜与钛网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中出现并发症18例(29.0%),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致钛网外露1例,术后癫痫发作2例,皮下积液7例,硬膜外血肿伴凝血功能紊乱1例,一过性肢体肌力下降2例,一过性咀嚼痛3例,一过性精神症状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窗凹陷、去骨瓣减压修补时间间隔、颅骨缺损面积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缺损面积、去骨瓣减压至修补时间间隔、骨窗凹陷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缺损面积越大、修补时间间隔越长、骨窗凹陷程度越重,颅骨修补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开腹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开腹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包括胆道损伤(横断、结扎、胆漏)4例,术中腹腔大出血2例,腹腔遗留异物1例,残留胆囊或残留胆囊管结石2例,遗漏胆总管结石2例,术中心跳骤停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术中漏诊1例。再手术8例,死亡1例。结论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细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辅助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脑室和胼胝体11例,丘脑4例,基底核区2例,岛叶2例,额叶深部3例,顶叶深部1例。在应用导航指导病灶切除的同时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病变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SEP正常19例,其中发生可逆性变化1例,术中无变化18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减退2例,术后肌力下降率10.5%。术中SEP发生不可逆性变化4例,其中波幅降低2例,波幅消失2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均减退,术后肌力下降率100%。术中SEP正常者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术中SEP发生不可逆变化者(P=0.002)。结论 SEP监测联合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安全、精确切除脑深部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10例颅脑外伤病例,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GCS评分、年龄、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脑疝、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受伤原因以及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史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对脑外伤的及早综合治疗,积极预防脑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中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异常变化时调整手术操作以改善SEP,评估发生各型变化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情况。分析对比术中、术毕SEP变化与术后肌力的改变,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36例患者出现Ⅰ型SEP变化,其中34例患者术后肌力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肌力较前减退;7例患者出现Ⅱ型SEP变化,术后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Ⅲ型SEP变化,术后均出现肌力减退;6例患者出现Ⅳ型SEP变化,术后5例患者出现肢体完全偏瘫。术中术毕SEP无变化组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变化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动态监测SEP能实时发现神经功能损伤,便于术者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神经功能。根据SEP的改变还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葛玉元  余万  张勇 《江苏医药》2022,48(3):247-250
目的 观察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根据CT信息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0例,仅根据CT信息简易定位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 h和3 d...  相似文献   
10.
诱发电位监测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技术在脑干及其附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静脉麻醉下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病人18例,术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7例,体感诱发电位(SEP)18例,运动诱发电位(MEP)5例。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本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均顺利完成。BAEPⅤ波变化6例,其中波形逐渐恢复5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未恢复1例,术后轻度意识障碍,3d后清醒。SEP波形变化4例,其中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线水平3例,术后未发现异常;未恢复1例,术后病人昏迷。MEP出现变化1例,调整刺激后恢复。结论在脑干及其附近病变手术中应用多种诱发电位技术,可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保护脑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