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模式也在逐渐改变。重症监护室(ICU)作为救治急、危重患者的特殊病房,能保证持续监测,多种救治措施准确、快速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二级医院对ICU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困难。我院积极地进行管理机制的探索,改革ICU的分配制度、明确ICU的医师与专科医师的职责、改进了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对94例ABP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ABP合并胆囊结石的59例行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结石14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其中3例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EST,联合LC治疗。结果全组术后再次发作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均为ERCP EST患者;另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有效率100%。结论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于治疗ABP效果好。微创技术是目前ABP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滑膜肉瘤3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科(110001)葛春林,郭克建,田雨霖我院近10年来收治3例腹股沟滑膜肉瘤,现报告如下。例1.病人女,42岁。入院前5个月发现左腹股沟处有蚕豆大小胖物,逐渐增大达6cm×6cm×8cm,触痛明显。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胰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ANP组和正丁酸钠治疗组(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NP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ANP建模后6h达高峰,12h下降。ANP组大鼠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h明显升高,至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ANP后12,24h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同期胰腺损伤比ANP组轻(P<0.05)。建模后24h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ANP组与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ANP的全身炎症反应。HMGB1抑制剂正丁酸钠能降低ANP大鼠胰腺组织HMGB1基因表达水平,减轻ANP胰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小肠癌中PCNA标记指数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无限制的自主增殖是肿瘤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浸润、转移的基础。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关系,因此本实验检测了小肠癌中PCNA标记指数(PCNALI),并对其与小肠癌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关系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 小肠癌66例(十二指肠癌48例、空肠癌8例、回肠癌10例),癌旁组织15例,淋巴结及肝转移癌6例,小肠腺瘤7例,正常小肠组织15例。小肠癌中男43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1.87:1,年龄17~83岁,中位数48岁,开腹探查或胃肠、胆肠吻合手术5例,根治性切除手术61例,2例住院期间死亡。随访59例,实访56例,失访3例。…  相似文献   
6.
胡新华  葛春林 《淮海医药》2004,22(3):231-231
患者男 ,35岁。因反复刺激性咳嗽伴痰血 9月入院。体检 :气尚平 ,能平卧 ,但登二楼气急明显 ,颈部可闻及喘鸣音。ASA 级。术前 CT、胸片示气管中段肿瘤长约 6 cm ,呈分叶状 ,胸廓入口处管腔狭窄 ,食管上段见弧形压迹 ,未见粘膜破坏。纤支镜检查 :肿瘤距声门下约 4 cm ,肿瘤于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10例,女25例,97.1%(34/35)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术前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增强CT、胰腺3D-CT、MRI、CT胰腺灌注扫描、EUS及术中超声(IOU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0%(15/30),77.8%(14/18),80.0%(8/10),93.8%(15/16),91.7%(11/12),100%(1/1),100%(3/3)。结果 3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13个月,平均50个月,2例失访,余33例未见复发。结论无创检查中,定位诊断首选胰腺CT灌注扫描。术中触诊联合超声定位,准确率接近100%。对于良性病变,胰岛素瘤摘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恶性胰岛素瘤,可行胰腺部分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胰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胰腺注射胰腺癌SW1990细胞悬液后,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裸鼠每日雷帕霉素(1.5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给予等体积溶剂。3周后取移植瘤,比较两组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单核-巨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情况及p-m TOR、HIF-1α、SDF-1α蛋白的表达;Westonblot及q 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p-m TOR、HIF-1α、SDF-1α的蛋白与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肿瘤重量(0.3340g vs.1.7790g)与体积(0.2375mm3 vs.1.2662mm~3)均明显减小(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组织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TAM计数均明显少(均P0.05);p-m TOR、HIF-1α、SDF-1α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肿瘤组织SDF-1α表达评分与TAM计数呈正相关(r=0.52,P0.05)。Westonblot与q 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p-m TOR、HIF-1α、SDF-1α的蛋白与m 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除HIF-1αm RNA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胰腺癌的体内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 TOR通路活性而下调SDF-1α蛋白表达,进而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TAM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FN-γ对胆囊癌小鼠模型中肿瘤内IL-10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裸鼠通过皮下接种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构建胆囊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N-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IFN.叮组小鼠在肿瘤内注剃、鼠重组IFN-γ 0.1mL(1×10^5kU/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中鼠源性IL-10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CDl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CD64^+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CD206’细胞(M2型巨噬细胞),并以Student’s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接种肿瘤细胞1周后,裸鼠皮下全部成瘤,固定于左前肢腋下。IFN-γ组存活9只,对照组存活7只。IFN-γ组裸鼠肿瘤质量为(518±138)mg,对照组为(669±128)mg;IFN.1组肿瘤体积为(456±172)mm。,对照组为(505±146)mm。,两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0,1.503,P〉0.05)。IFN-γ组裸鼠肿瘤中鼠源性IL-10浓度为(58±16)μg/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45)“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IFN-γ组中单核-巨噬细胞计数为8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e21;M1型巨噬细胞计数为66±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4;M2型巨噬细胞计数为15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14,两组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4,13.127,6.914,P〈0.05)。结论IFN-γ能够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IL-10浓度。IFN-γ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至胆囊癌细胞问质中,主要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胆囊收缩素在胆源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CCK)在胆源性胰腺炎(BP)发病中的作用及胆囊结石患者胰腺炎发病率高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原因。方法:选用辽宁省人民医院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及门诊体检中健康人群共163例,既往无肝胆、胰腺病手术史,无梗阻性黄疸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胆囊结石组、肝胆管结石组、BP组。检测其血浆CCK浓度。结果:BP组血浆CCK浓度较正常对照组、肝胆管结石组及胆囊结石组明显升高(P<0.01),胆囊结石组血浆CCK浓度较对照组及肝胆管结石组明显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与肝胆管结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以BP组为病例组,其余三组合为病例对照组,BP病例组与病例对照组按不同的CCK浓度分组后,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2= 11.76、P<0.01),其相对危险度即OR值随着CCK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即随着CCK浓度的增加患胰腺炎的相对危险性也增加。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血浆CCK浓度明显高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是胆囊结石患者胰腺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CCK浓度与BP发病有密切关系,可能是BP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