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通气辅助非通气侧肺通气在胸科单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单肺隔离技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模式.方法选择实施开胸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常规单肺通气组):术中非通气侧肺(患肺)与大气相通,B组(常规单肺通气+非通气侧肺辅助高频通气):非通气侧肺与高频喷射通气机相连,使用HFJV模式(频率60次/min、气道压力0.5kg/cm2)辅助通气.分别记录术前双肺通气后10 min(T1)、单肺通气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35 min(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5)各时间点的HR、SpO2、MAP、Ppeak值、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血气分析结果中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 DO2)、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观察2组肺萎陷分级.结果与A组相比,B组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内分流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5时间点相比,2组患者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3.
葛增才 《北方药学》2014,(5):59+73-59,73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胸外科手术患者11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静脉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其认知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麻+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应用于胸外科患者的手术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几率,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苏醒的速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接受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脑氧饱和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发现,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脑氧饱和度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采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起效迅速,但对脑氧饱和度影响较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