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电图作为检测和评估大脑功能的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原因造成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异常往往有不同的脑电图异常模式。其中,三相波(triphasicwave,Tw)在1950年由Foley等最早描述,是一种少见的脑电图异常表现,由于具有相对特异的形态特征,在1955年正式被命名。研究显示,三相波的存在提示了广泛性的脑功能障碍,同时,尽管三相波多见于肝性脑病,但研究也显示三相波也可以见于其他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目前阿米妥普遍缺乏的背景下,探讨应用丙泊酚替代阿米妥进行颈内动脉注射进行Wada试验,定侧语言区和评价半球记忆功能的价值.方法 14例拟接受外科治疗的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条件下,通过双侧颈内动脉分别注射丙泊酚,以麻醉半球对侧肢体肌力达到0级以及患者出现向对侧凝视作为药物充分显效的标志.观察患者麻醉后即刻出现的语言改变,并在获取患者注意力后,依次给予视觉和听觉记忆任务,待肌力完全恢复后,给予任务再认,从而评价麻醉半球的语言功能和记忆功能,并记录患者的不适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定侧了语言半球,其中3例为双侧语言半球,9例为左侧语言优势半球,2例为右侧语言优势半球.同时评价了13例患者的半球记忆功能,拟切除颞叶内侧对侧半球均能维持67%以上记忆功能.在药物注射后观察到注射同侧眼痛、面部肌肉痉挛,发笑,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均为一过性表现.结论 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能安全有效地定侧语言半球和评价半球记忆功能.丙泊酚可以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药物进行Wada试验.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REM睡眠期脑电活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REM睡眠期脑电活动变化。方法 :对 11例临床诊断的轻中度AD患者进行全夜多道睡眠图监测并以 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AD患者睡眠结构紊乱 ,Ⅱ期睡眠和REM睡眠时间明显减少 ,慢波睡眠明显增多 ,睡眠潜伏期延长 ,REM睡眠期及清醒期脑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在REM睡眠中头后部脑电非对称性明显 ,而清醒时为额部明显。结论 :轻中度AD患者REM睡眠期及清醒期脑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 ,而且非对称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伤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均给予改善微循环、抗凝、脑保护等治疗; 经过3、7和14 d治疗后行脑电图、神经功能评分测定。结果 有效组在治疗后3、7和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P<0.05); 无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前比较,有效组BSI在治疗后3、7和14 d 均明显改善(P<0.05),而无效组BSI在治疗后3 d出现恶化(P<0.05); 有效组DTABR反应显著迟于BSI,直至治疗后7 d开始改善(P<0.05); 无效组DTABR在治疗后3、7 d发生显著恶化(P<0.05)。有效组在经过3 d治疗后BSI和 DTABR均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治疗3 d后BSI出现降低,而DTABR在治疗7 d后才降低,均较无效组提前(P<0.05)。结论 脑电图相关指标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损害恢复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长程脑电监测(long-term EEG monitoring,LTM)是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患者行长时间动态脑电图描记,对其清醒、睡眠各不同状态脑电图予以记录,捕获其癫痫特异性脑电波放电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以确定癫痫、癫痫分类和定量、为外科选择患者。我科于2003年6月~2006年1月对28例癫痫或疑似癫痫患者行LTM,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认知功能和睡眠生理的关系,中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细微转变,我们分析了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相关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方法:纳入的22例患者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协会(第2版)的RBD诊断标准,16例患者符合RBD主要诊断标准以及英国脑库的PD、2005年国际路易体痴呆协作组或者2008年多系统萎缩第2版的诊断标准。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19例。利用日本光电32信道9200K脑电图机,所有患者均完成多项睡眠图监测(PSG),记录脑电图、眼球运动、下颌和肢体肌电活动、心电图、经鼻气流、胸腹部呼吸运动、血氧、鼾声等多个项目,并录像监测患者的行为。使用Polysmith软件和视觉评估分析睡眠结构、呼吸、运动等相关指标。结果:RBD患者展现了典型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特发性RBD组(72.7%)较继发性RBD组(43.8%)显示有更多的夜间活动和言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71)。特发性RBD在睡眠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仅有周期性腿动(PLM)指数增高。继发性RBD与特发性RBD和健康对照相比,总体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减低、睡眠潜伏期和REM潜伏期延迟、Ⅱ期和REM睡眠减少、Ⅰ期睡眠增加、低通气指数增高、PLM指数增高。结论:特发性RBD患者具有更多的夜间行为异常,而睡眠结构无改变,仅有PLM指数增加;而继发性RBD出现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呼吸紊乱以及PLM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109)。RBD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RBD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0.02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SD)患者的脑电图量化分析特点。 方法: 选取SD患者9例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30例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检查。记录EEG检查结果,测量全脑、左额、右额、左前颞叶、右前颞叶、左中后颞、右中后颞、左中央、右中央、左顶、右顶、左枕、右枕区各频段(δ+θ)/(α+β)相对功率比(DTABR)。对2组DTABR值及视觉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SD组患者EEG双侧大脑脑电活动的对称性。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D患者慢波活动增多,DTABR值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D患者左侧DTABR值高于右侧对应部位,以前颞叶明显不对称为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定量EEG能够反映SD患者脑功能的变化,为理解SD的电生理学机制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脑电图(EEG)Young分级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EG分级和aEEG 2种方法对患者预后进行预判,并与实际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70例昏迷患者EEG Young分级与aEEG对预后的判断与临床预后的Kappa值分别0.572和0.561(P<0.05),二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4(P<0.05)。EEG与aEEG预判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82.22%、75.56%,特异性分别为76.00%、84.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05%、8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37%、65.63%,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伴癫痫波形的分析aEEG需结合EEG分析鉴别。结论:EEG和aEEG对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均有一定价值,二者的一致性较强,表明aEEG这一新的脑电监护技术可以应用于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EEG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aEEG,aEEG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高于EEG;两者联合分析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