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COP为主的方案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等其他治疗方案治疗34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全组34例患者共接受176个疗程化疗,平均每个患者累计应用脂质体阿霉素127.0 mg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8.2%(30/34),其中CR 24例(70.6%),PR 6例(17.7%),SD 1例(2.9%),PD 3例(8.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未出现严重感染.心脏毒性发生率14.7%(5/34),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结果人工神经网络能优化处方组成和工艺过程,使其在控释片剂、控释微粒以及透皮吸收中得到应用.结论人工神经网络在设计和开发药物控释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结果 人工神经网络能优化处方组成和工艺过程,使其在控释片剂、控释微粒以及透皮吸收中得到应用。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在设计和开发药物控释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轮转的80名研究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观察组(n=40)教学模式为循证医学教学,分析教学前后临床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以及科研得分、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局部纤维化或钙化,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狭窄远端的心肌在运动甚至休息时出现缺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30多年的验证,我国于1974年成功实施了第1例CABG。CABG作为一种有效的、确切的治疗措施而被广泛应用,较好地改善了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11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猪胆酸钠(SBA-Na)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及Kasumi-1细胞系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别配制浓度为10-6mol/L(W1)、10-4mol/L(W2)的ATRA溶液及浓度为100μg/ml(Z1)、200μg/ml(Z2)的SBA-Na溶液,分别使用W1、W2、Z1、Z2、W1+Z1、W2+Z2处理上述2种细胞系,并设立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抑制曲线;分别采用PI单染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加药组K562细胞和Kasumi-1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K562细胞系各组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ATRA及SBA-Na对2种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作用,两者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明显;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处理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尤以ATRA联合SBA-Na给药组凋亡最为明显。低浓度SBA-Na处理组Cyclin A表达上调,其他处理组Cyclin A表达均下调,且存在量效关系。结论:ATRA及SBA-Na均可抑制K562细胞及Kasumi-1胞系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二者联合效果更明显,对于K562细胞系,两者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A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腕关节在尺桡偏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得腕关节在桡偏20°至尺偏40°内每隔20°的运动范围内各腕骨及尺桡骨远段三维重建图像.男3名,女3名,仅研究单侧右侧腕关节.年龄20~32岁,平均24岁.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过程中,在重建各腕骨及尺桡骨结构图像上以软件测量掌、背侧腕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尺偏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止于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部分的长度较中立位显著伸长,分别伸长(2.4±0.3)mm、(2.3±0.8)mm、(1.2±0.6)mm、(1.2±1.2)mm与(2.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桡偏时尺头韧带与背侧桡腕韧带长度显著伸长(P<0.05),分别为(0.8±0.6)mm和(1.0±0.5)mm.结论 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于桡偏位缩短,尺头韧带、背侧桡腕韧带长度于尺偏位缩短.这些位置可能使不同腕韧带张力降低,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0例经MR、DSA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人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为2d-2年,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18例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MRI和MRA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本组14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中9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5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随访起重要作用。发病旱期(〈1个月)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机全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FLAIR序列及CT所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99.5%,CT为71.4%。结论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常规MRI,可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