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高凝状态相关性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微栓子监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高凝状态相关性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头MRI、TCD微栓子监测,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 共收集22例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起病,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偏盲、皮质盲。高凝状态相关性基础疾病如下:系统性恶性肿瘤1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重度,HCY50μmol/L)5例,肾病综合征2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18例在卒中发病后高凝状态相关性基础疾病才被首次确诊。DWI示多发急性梗死灶,不符合单一动脉供血区,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病灶累及大脑半球脑叶皮层/皮层下22例,深部12例,小脑10例,脑干2例。22例行微栓子监测者10例阳性。结论 对于非单一动脉供血区多发急性脑梗死,要注意筛查高凝状态相关性基础疾病,高凝状态和微栓塞可能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急性多发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微栓子监测检查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1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室血液学、头颅MRI、微栓子监测结果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眩晕、肢体抽搐等。头颅DWI示急性多发脑梗死,病灶播散性分布,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11例行D-dimer检查者8例升高。7例行微栓子监测有5例阳性。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包括:肺癌5例,胰腺癌3例,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转移性低分化粘液腺癌原发肿瘤部位不明各1例;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者10例。病程中缺血性卒中复发者7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预后差。结论对于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急性脑梗死,需要考虑可能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筛查高凝状态和微栓子阳性可能是诊断提示线索。  相似文献   
3.
舒俊龙  黄一宁  李凡  孙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793-2797
背景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研究认为其与症状性脑出血、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多集中于社区人群中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评估,而对于疾病人群如脑血管病患者中危险因素的报道则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2009年1月-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等。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评分量表和脑微出血解剖评分量表(MARS)评价其双侧皮质下区域、基底核区及幕下等区域的白质病变和脑微出血严重程度。结果 200例患者中,71例(35.5%)存在脑微出血,其中1~2个病灶35例(17.5%),3~4个病灶8例(4.0%),≥5个病灶28例(14.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肥胖、重度白质病变、重度皮质下白质病变、重度基底核白质病变、幕下白质病变与脑微出血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白质病变、基底核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脑微出血计数呈正相关(r=0.338、0.48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OR=3.28,95%CI(1.48,7.23)〕、肥胖〔OR=3.86,95%CI(1.32,11.29)〕、重度皮质下白质病变〔OR=2.14,95%CI(1.02,4.48)〕、重度基底核区白质病变〔OR=5.75,95%CI(2.46,13.47)〕是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肥胖、重度白质病变是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基底核白质病变可能是更好的脑微出血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