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肠壁异位内膜组织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刺激而发生增生、出血、脱落,临床可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刺激症状。本文报道了2例因腹部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肠镜下不典型,后经内镜超声、病灶活检确诊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延伸因子1A2(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1A2,EEF1A2)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2,GRB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胰腺癌及其周边胰腺组织中EEF1A2和GR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EF1A2蛋白在胰腺癌周边组织中不表达,但在77.8%(76/97)的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EEF1A2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周边淋巴结转移(χ2=4.28,P=0.039)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χ2=4.11,P=0.043).GRB2蛋白在胰腺癌和周边胰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80/97)和30.2%(31/97),胰腺癌组织中GRB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周边胰腺组织(χ2=48.5,P<0.001).GRB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4.63,P=0.031).胰腺癌中EEF1A2和GRB2表达具有显著等级正相关(rs=0.451,P<0.001).结论:EEF1A2和GRB2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等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造影增强超声内镜鉴别胰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Central Trials databases、CNKI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选择、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首先使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异质性,接着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有异质性)或固定效应模型(无异质性)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同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Meta回归分析来寻找潜在引起异质性的因素,同时按Deville介绍的方法筛选并剔除异质性明显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最后使用Stata 10.0软件计算Begg-Mazumdar和Harbord-Egger指数来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纳入文献12篇涉及研究对象共113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 (95% CI:91% ~95%)和89%(95% CI:85% ~9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8.09(95% CI:4.47 ~ 14.6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8(95% CI:0.06 ~0.10),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2,SE=0.02.剔除2篇引起异质性的研究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3% (95% CI:91% ~ 95%)和93% (95% CI:89% ~95%),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之间不存在异质性,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5,SE=0.02.Begg-Mazumdar法(P=0.244)和Harbord-Egger法(P=0.442)检验发表偏倚结果提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结果之间无发表偏倚.结论 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临床少见, 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 发生于成人的胰腺IMT罕见。目前该病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以腹痛、发热为临床表现的成人胰腺IMT, 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胰管囊肿为腹侧胰管、背侧胰管局限性扩张, 包括腹侧胰管末端局限性扩张及背侧胰管末端局限性扩张两种类型。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在超声内镜下确诊腹侧胰管末端局限性扩张,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贲门失弛缓症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对1例帕金森病合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全身麻醉、胃镜引导下于贲门齿状线上方3、6、9、12钟点方向分别注射A型肉毒毒素各25 U,共计100 U。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 A型肉毒毒素治疗54 d后,患者吞咽困难/伴有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结论并发贲门失弛缓症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A型肉毒毒素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由于医疗资源配备不足和经济相对落后,肠镜检查仍然是以非麻醉为主。该研究致力于调查导致非麻醉肠镜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非麻醉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调查项目包括患者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文化水平、清肠药物、曾经做过肠镜次数、平时排便习惯、既往慢性疾病史、近半年体育运动情况、既往腹盆腔手术史、本次肠镜检查原因、近半年情绪情况、清肠效果和结肠憩室],内镜医师因素(肠镜操作年限、插镜方式)。将这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非麻醉肠镜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该研究最终纳入1 726例患者,其中男927例,女79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04岁,盲肠到达率为9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低BMI、便秘、情绪焦虑、肠道准备差是患者非麻醉肠镜检失败的相关因素。结论导致非麻醉肠镜失败的相关因素有高龄、低BMI、便秘、情绪焦虑、肠道准备差。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制定筛查指标来提高患者非麻醉肠镜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母源性印记基因3(MEG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转录产物不编码蛋白,属长链非编码RNA.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存在MEG3基因表达缺失,DNA甲基化程度升高等机制与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MEG3基因及其转录产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抑癌机制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的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胡端敏  杨勇  唐文 《胰腺病学》2013,(6):410-41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往往伴有多器官的功能损伤,其中肝脏的损伤十分多见,且肝功能损害程度对预测SAP预后尤为重要.SAP导致的炎症细胞过度激活和在肝脏组织的浸润是肝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1],其中细胞黏附分子粘附于炎症细胞的过程,对白细胞过度激活以及SAP时脏器损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连接黏附分子C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C,JAM-C)是近年新发现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分布的细胞黏附分子,它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和组织损伤处浸润和聚集[2].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发现,JAM-C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小鼠全身主要器官的表达明显增高[3].本研究应用抗JAM-C单抗干预ANP小鼠,观察抑制了JAM-C介导的粘附作用对ANP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