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37例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龄(≥80岁)溶栓组75例和非高龄溶栓组262例。并将21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高龄非溶栓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非高龄溶栓组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高龄溶栓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90d良好预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10分组中,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优于高龄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溶栓组患者90d良好预后劣于非高龄溶栓组,且病死率高于非高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并非静脉溶栓90d良好预后的影响因素(OR=0.562,95%CI:0.301~1.047,P>0.05)。结论高龄不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且并不一定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头颅MRI上可出现壳核、脑桥、小脑中脚和小脑萎缩,第四脑室及脑桥小脑池扩大等改变,尤其以T2WI上的脑桥"十字征"为相对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对缺血性卒中且不伴抑郁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且不伴抑郁的住院患者共1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入院48 h内缺血性卒中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10 mg/d×1周,之后20 mg/d)治疗,治疗3个月,共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治疗半个月、治疗3个月及入组6个月时分别进行Fugl Meyer运动量表(the Fugl Meyer Motor Scale,FMMS)、Montreal认知评估量表(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治疗3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FMMS、Mo 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15 d时两组患者FMMS、Mo CA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15 d及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HAMD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伴抑郁患者中早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能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的有效性,验证并评价Nurr1对TH所起的调控作用,探寻TH在特定环境中适量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稳定转染TH、TH-Nurrl的和未经转染的MSCs分别移植至PD大鼠后运用旋转试验观测P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移植后第9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治疗后TH的表达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组PD大鼠行为学较MSCs组明显改善(P<0.05),且TH- Nurr1组动物行为改善和TH抗原阳性率均高于TH组(P<0.05).结论 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后能高效稳定地表达TH,且双基因的协同表达将极大提高PD基因治疗的效果,从而为PD治疗的基因选择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21、miR-126、miR-155、miR-221、miR-222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伴脑梗死患者35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41例、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28例,另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法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的miR-21、miR-155、miR-221、miR-222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不稳定斑块组miR-126的表达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明显降低,脑梗死组的miR-126表达水平较不稳定斑块组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组中的miR-126表达水平与LDL-C、T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miR-21、miR-126、miR-155,miR-221、miR-222可能与斑块的增长、不稳定、破裂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39例和非房颤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溶栓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结果房颤组患者高龄(≥80岁)、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但两组在症状性脑出血、90d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NIHSS评分(OR=0.822,95%CI:0.751~0.900,P<0.01)、肺部感染(OR=5.101,95%CI:1.739~14.959,P<0.01)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d预后良好存在相关性;年龄(OR=1.096,95%CI:1.006~1.194,P<0.05)与颅内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入院时NIHSS评分(OR=1.285,95%CI:1.061~1.556,P<0.05)是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90d预后良好、颅内出血转化、病死等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心房颤动所致急性脑梗死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房颤不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溶栓治疗仍能获益,同时不增加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 h血压的变异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溶栓后每1 h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舒张压和收缩压。血压变异的评估包括: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v)。sv为相邻血压差值平方的均值的平方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溶栓后24 h内任何一次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较静脉溶栓时增加超过4分或死亡。结果 最终134例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7±13)岁,女性54例(40.3%),NIHSS评分中位数为5(3~9)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1例(8.2%)。与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相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收缩压标准差(SBPsd)较大(18 vs 14,t=-2.567,P=0.011),收缩压变异度(SBPsv)较高(22 vs 17,t=-1.988,P=0.049),舒张压标准差(DBPsd)较大(13 vs 9.8,t=-2.431,P=0.016)。将血压变异相关指标(sd、sv)分别纳入二元Logist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远隔部位脑出血(rIC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金华市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rICH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静脉溶栓患者1229例,发生出血转化108例(8.8%),其中rICH25例(2.0%)。25例rICH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7~90(74.4±11.4)岁。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中位数为6(3,13)分,溶栓后24hNIHSS评分中位数为14(3,25)分,18例患者溶栓24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溶栓至恶化的时间中位数为60(50,240)min。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病因分型:小动脉闭塞型1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脑栓塞6例。发生rICH后Fib<2g/L者6例,其中3例于发病2周内死亡。溶栓后患者PLT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叶出血最多见(11例),其次是基底核区出血(6例),3例患者出血发生在既往陈旧病灶内;7例发生多灶性出血,6例位于脑叶;出血量中位数10(2,15)ml;21例完成MRI检查的患者Fazekas评分中位数为3(2,5)分。22例随访至90d时,90d改良Rankin评分0~2分10例,3分4例,4~5分8例,40.0%(10/25)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rICH多见于高龄患者,以脑叶出血最为常见,且容易出现多灶性出血,溶栓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