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辉  卢辉俊  赵翼  胡亚立 《中国医药》2011,6(12):1519-1521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39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9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经同侧股动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反复扩张后置人自膨式网状支架.对照组20例保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其中介入治疗组13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成功,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功,对照组2例截肢.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不仅创伤小、成功率高而且明显的改善下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 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 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醋酸地塞米松;靶向载药脂质体;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15  相似文献   
4.
77岁男性患者, 因血尿行泌尿系增强CT提示主动脉夹层, 膀胱占位, 进一步查胸腹主动脉CTA示近端累及升主动脉的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 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后壁。利用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通过预开窗重建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 联合左锁骨下动脉栓塞成功隔绝夹层破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置管溶栓术(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DT组47例(采用CDT治疗)和联合组46例(采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2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优于CDT组,复发率低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T组手术前后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时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高于C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应用CDT联合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利于清除血栓,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但联合治疗可能会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增大新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的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3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吸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除瘤体及周围炎性组织、瘤腔清创及动脉结扎或人工血管置换术,观察移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肢体坏死;伤口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8例;7例发生程度不等的淋巴瘘。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瘤腔下端感染形成脓肿伴出血,行切开引流痊愈;2例术后4个月人造血管感染行人造血管摘除,切口换药痊愈;有2例左肘部假性肱动脉瘤直接行血管结扎,未用人工血管移植;余8例复查B超显示移植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彻底清创、血管移植、控制感染是治疗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腔内的方法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狭窄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26肢)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缺血高龄患者DSA下行腔内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26条肢体(23例)经双腔Fogarty导管取栓、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行相应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或辅助人工皿管旁路手术或/和自体静脉补片成形术,救治成功20例(87.0%),截肢1例(4.3%),死亡2例(8.7%)。结论:伴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大多数动脉缺血高龄患者,手术联合腔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8.
<正>病人,女性,12岁,身高160 cm, 体重58 kg。因左下腹痛3天于2020年5月17日入院。病人3天前突发左下肢疼痛,无肿胀,自行缓解,后出现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间断性加重,未向他处放射,无肛门坠胀、腰酸,伴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大、小便正常。下肢平片未见明显异常,5月15日血常规:白细胞11.27×109/L、红细胞3.42×1012/L、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170×109/L,血沉12 mm/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置入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患者,于手术取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后,对残存狭窄≥50%处置入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5例均经手术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成功,术后可正常血液透析,4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猝死;未发生感染、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