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
增强CT扫描是CT技术诊断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我院采用静脉团注法给药,几年来共做713例,出现副反应者57例,本文着重对刀例CT增强扫描出现副反应的处理进行分析.l材料与方法7!3例病人的增强造影剂全部使用60%泛影葡胺注射液,采用固土法,速度约30~40mUmin,检查前常现用30q6H影葡胺lml做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对例在增强扫描中出现副反应发生率为7.9%,男36例,女对例,年龄平均45.2岁.2结果57例副反应,其中48例病人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等麻疹;9例病人中度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喉头紧迫感并气急、呼吸轻…  相似文献   
4.
灸之补泻,古已有之。但现今教科书很少提及。《灵枢》云:“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其火灭也。”我们用灸补法治疗1肾虚阳萎病者,每次150壮,5次痊愈。点燃艾柱后,吹其火,是谓泻法;此法温差大,刺激强,灸后不按其穴。我们在数十例带状疱疹患者中运用此法,使95%病例当天得到缓解,2~3次基本治愈。对慢性虚寒证,多用刺激弱的温和灸和回旋灸;对急性实热症,多用着肤灸、雀啄灸。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多用灯火灸法。灸法与相应药物结合,其补泻效应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移植的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在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中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分离培养人真皮来源的多能干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24h后将CM-DiI标记的人真皮来源的SKPs经大鼠股静脉输入动物模型体内,植入后分别在第1、3、5d处死大鼠,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KPs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结果在移植了SKPs后的MCAO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的SKPs。静脉移植的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灶的周围,健侧脑组织中偶见移植细胞。结论经股静脉移植的SKPs,能够在宿主缺血的脑组织中存活,并向损伤部位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单鼻孔直达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55例,总结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特点、手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垂体腺瘤好发女性,40~49岁是好发年龄.头痛头晕、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色),改良Rivlin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组与NSC组各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比SCI组减少(P<0.01),Bcl-2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比SCI组明显增加(P<0.01),且Bcl-2表达高峰延长至伤后7d;移植后7d、14d、28d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SCI组明显升高(P<0.01)。Br-dU+NSC组与NS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脊髓损伤区域存活、迁移,并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NSCs组、NSCs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模型,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CSEP监测神经电生理的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以及NSE的表达。结果 4组间各时间点皮质体感诱发电位-P波(CSEP-P)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和SCI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CSEP-P潜伏期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组、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SCI组、NSCs组和Brdu+NSCs组各时间点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s组和Brdu+NSCs组除第1天外余各时间点与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免疫阳性细胞灰度值及阳性细胞数与CSEP-P潜伏期均呈负相关(r=-0.937,P<0.001;r=-0.956,P<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NSCs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且能明显上调SCI后NSE的表达,并能通过促进NSE的表达而缩短CSEP-P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后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神经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近几年来发生率明显增加,占颅内肿瘤的15%~20%,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55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真皮多能干细胞(SKP)经股静脉移植后在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布及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6-gfp)SKP,随机选取5只同基因型小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后行再灌注,再灌注24h后将C57BL/6-gfp来源的SKP经小鼠股静脉输入动物模型体内,植入后第7天处死小鼠,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KP在脑缺血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分化情况。结果移植SKP7d后,MCAO小鼠脑组织冷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的SKP主要分布在缺血灶周围,且这些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经股静脉移植的SKP主要分布在MCAO模型鼠脑缺血损伤区周围,并可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