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现将肝癌颅内转移误诊为脑膜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3岁。因头部无痛性肿物4个月于2006-02-16入院。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查体:T 36.7℃,P 88次/m in,R 20次/m in,BP 150/80 mm Hg,神清语明,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B ab insk i征阴性,左顶部有一约7 cm×6 cm大小隆起,质较软,无波动感,活动度差,与头皮无粘连。头颅CT示:左顶部有一约6 cm×5 cm×4 cm大小的较高密度,且密度均匀一致的占位性病变,脑组织受压,无脑组织水肿及中线移位,骨窗示:局部颅骨缺损约6 cm,肝脏B超提示:肝实质回声略粗。胸片示:未见异常。ECG:正常心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选择应用替尼泊甙动脉化疗配合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12例手术切除后的脑恶性胶质瘤病人行替尼泊甙动脉超选择灌注及替莫唑胺口服化疗。首次化疗后6个月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1)显示的肿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化疗前相比较。结果:本组12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恶化4例,早期死亡1例。本组病例6个月存活率91.7%,1年66.7%。结论:对手术切除的脑恶性胶质瘤病人采用替尼泊甙超选择化疗配合替莫唑胺联合化疗可提高胶质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因双下肢感觉渐进性减退2年,加重合并运动障碍3个月入院.查体:左T5以下浅感觉缺失,右T2以下浅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双下肢肌力0级,双侧膝腱反射亢进,髌阵挛阳性.脊髓CT纵轴扫描及增强扫描:C7~T1见一2.4 cm×0.8 cm高密度影,增强无强化(图1).诊断为脊索瘤骨软骨型.行全椎板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物色白、质韧、表面光滑.病理诊断为脊索瘤骨软骨型(图2).随访半年生活半自理,1年后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方法采用开颞瓣或额颞瓣,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果再次手术治疗的10例,放弃治疗的4例,死亡共9例。结论术中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术中彻底止血是防止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荣辉  胡丙宇 《医药世界》2010,(10):1325-1325
1病历摘要 男,32岁。因间断性腹胀、乏力10a,加重15d于2009—03—15就诊,查体神情,皮肤、黏膜无黄染,可见肝掌,肝区叩击轻度不适,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家族中无癫痫;肝功:ALT189U/L,AST123U/L,CHE5328U/L,  相似文献   
6.
7.
1 病历摘要 男,32岁.因间断性腹胀、乏力10 a,加重15 d于2009-03-15就诊,查体神情,皮肤、黏膜无黄染,可见肝掌,肝区叩击轻度不适,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家族中无癫痫;肝功:ALT 189 U/L,AST 123 U/L,CHE5 328 U/L,TBIL 23.10 μmol/L,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为4.5×105,肾功、甲状腺功能、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E抗原阳性,建议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辅以保肝治疗,干扰素应用第二剂后3 h,患者出现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眼球上窜5 min后症状缓解,应用第三剂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考虑干扰素诱发所致,行脑电图检查示左前、中颞叶见到偶发高波幅尖波和尖慢综合波,停用干扰素后,癫痫样症状未在发生,1个月后复查脑电图正常,故诊断为继发性癫痫.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婴幼儿及老年人,婴幼儿多数为产伤所致,老年人一般大多数有明确的外伤史,少数无外伤史。钻孔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以往单孔及双孔冲洗引流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近7 a采用单孔不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5例,年龄32~85(平均58)岁。1.2手术方法在局麻或者全麻下行顶结节处钻一骨孔,将骨孔后缘咬一斜坡,放射状剪开硬膜,用棉片填塞骨孔,防止气体进入,引流管剪3个左右侧孔,迅速向额部方向插入引流管,根据血肿前后径长短,决定引流管插入深度,一般5 cm左右,夹闭引流管,缝合头皮,回到病房打开引流管,引流袋抬高10 cm左右,缓慢放出血液。24 h后血肿流出减少,降低引流袋高度。如果双侧引流要放一侧引流管时夹闭另一侧引流管,防止颅内压过低进入气体,或者再出血。如果引流管堵塞,可以缓慢抽吸引流管,或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大多数引流管可以再次通畅,如果仍不通畅,可以注入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2 h,然后打开引流管继续引流。2 d后复查CT,如果中线移位恢复,血肿腔显示薄层低密度影,引流量不多,即可拔引流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根据脊膜膨出内容物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12例小儿囊性脊柱裂的治疗,单纯性脊膜膨出8例,脊髓脊膜膨出4例;病变部位腰骶部11例,颈部1例;广基型9例,有蒂型3例,透光试验阳性8例.结果:12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是治疗小儿囊性脊柱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贺玉宝  刘伟  胡丙宇  张锋 《中外医疗》2009,28(33):32-32
目的通过18例脑室出血且有脑室铸型的病人,采用脑室穿通术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在右额部开1个小骨窗,柱状切除脑组织直径1.5cm达侧脑室,清除血肿,留置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去除骨瓣。结果临床治愈4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脑室出血死亡率高,采用脑室穿通术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