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报告残胃食管癌结肠代食管术胸内吻合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1992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残胃食管中下段癌患者23例,采用左胸、腹部两切口结肠代食管胸内顺蠕动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胸内结肠段排空良好,患者反流症状轻。术后长期随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5%、3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治疗适合选用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结肠代食管术,多数患者可采用左结肠动脉供血、横结肠+部分降结肠顺蠕动移植胸内吻合器吻合术。良好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供血管和结肠段的正确选择和分离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长春瑞滨(vinorelbine)、多西他赛(docetaxel)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的杀伤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As_2O_3、vinorelbine或docetaxel作用后SK-N-SH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探讨它们对SK-N-SH细胞的杀伤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s_2O_3作用48h、72h、96h和120h时SK-N-S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91±2.27)%、(23.85±5.52)%、(36.61±14.75)%、(52.93±2.47)%;As_2O_3可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作用48h时处于G2/M期阻滞的细胞比例最高(26.54%±5.67%);Vinorelbine和docetaxel对SK-N-SH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它们各自作用于SK-N-SH细胞的IC50分别为35nmol/L和90nmol/L;以不同浓度的vinorelbine或docetaxel作用于SK-N-SHI细胞48h,随着G2/M期阻滞的比例增高,SK-N-SH细胞的凋亡率随之升高。结论 As_2O_3对SK-N-SH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As_2O_3可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Vinorelbine和docetaxel对SK-N-SH细胞的杀伤作用和G2/M期阻滞有关,属于G2/M期特异性杀伤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内翻拔脱术(其中28例辅助使用电视纵隔镜)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63(48~81)岁。食管上段癌51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36例;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153(140~210)min,术中出血量150(100~250)ml,住院时间15(10~35)d。全组无手术死亡,残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2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吻合口瘘,4例喉返神经损伤,5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3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例乳糜胸,2例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2例吻合口狭窄,经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16个月~5年,随访97例,失访8例,已生存1年以上患者94例,生存3年以上67例,生存5年以上34例,部分患者待进一步随访。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损伤小、恢复快,可使不能耐受经胸或不宜经胸手术的Ⅱ期及更早的食管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侯宜军  王顶贤  翁文俊 《江苏医药》2012,38(9):1097-1098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经验.方法 对41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中闭合性损伤30例,锐器穿透伤11例,均有血胸或血气胸.术前明确膈肌破裂17例(41.5%).41例中临床治愈36例,死亡5例,因失血性休克时间过长术中、术后早期死亡4例,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危重,膈肌损伤容易漏诊及延误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6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n=42)和三孔胸腔镜组(n=5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3、7天VAS评分均低于三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于早期NSCLC患者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残胃食管癌结肠代食管术胸内吻合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1992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残胃食管中下段癌患者23例,采用左胸、腹部两切口结肠代食管胸内顺蠕动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胸内结肠段排空良好,患者反流症状轻。术后长期随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5%、3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治疗适合选用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结肠代食管术,多数患者可采用左结肠动脉供血、横结肠+部分降结肠顺蠕动移植胸内吻合器吻合术。良好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供血管和结肠段的正确选择和分离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0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肠外(PN)和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分组对比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血液检测指标、并发症情况和出院后首次复诊的营养状况。结果 EN组较P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测量值术后第14 d和出院后首次复诊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8 d、14 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而2组术后吻合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Ⅱ、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对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不明显,但可以明显缩短吻合瘘发生后的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46例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22例(47.83%),中度残疾6例(13.04%),莛度残废4例(8.7%),死亡14例(30.4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穿通畸形、脑积水、颅骨缺损综合征等。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尤其是单侧)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特征、CT影像特征以及诊断恶性磨玻璃结节(GGN)浸润程度的指标。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05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恶性结节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浸润程度),将恶性GGN患者进一步分为侵袭前病变(PL)组、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浸润性腺癌(IAC)组,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筛选恶性GGN浸润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的结节位置、结节类型、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类型、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均为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L组与MIA组年龄、血管集束征、结节长径、平均CT值、结节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IA组与IAC组结节长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长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长径、平均CT值为恶性GGN浸润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