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膝关节镜对30例OA患者进行诊治,并在关节镜下切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软骨碎片、修整破损的半月板、磨削增生骨赘,用大量0.9%氯化钠液冲洗膝关节腔。结果:本组患者经关节镜检查均证实有OA的存在。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优良率73.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OA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 术前备皮被认为是减少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一种预防措施。我们对备皮在进行全膝置换术患者感染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包括422例(493膝)行初次全膝置换术的患者。98例为男性,324例为女性。年龄40岁到84岁,平均60岁。术前备皮包括3种方法。随访时间0.5-5.5年,平均3.9年。数据行卡方分析检验。结论 全膝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率在剃刀备皮组、脱毛剂备皮组、手术日早晨皮肤清洗组分别为1.81%,2.27%,1.3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全膝置换术膝部不同的备皮方法感染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全膝置换备皮方法中,剃毛与否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剃毛不仅不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皮肤微小切割伤的危险,从而导致备皮的复杂程度。研究提示术前备皮应简化成用洗发剂清洗皮肤,用消毒剂杀灭皮肤的细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全膝置换术感染发生率的因素可能是不包括在本研究中的其他一些因素。本研究存在某些潜在地限制性。证据水平 本研究为治疗方法回顾性比较研究 III级水平,关键词 全膝置换术,感染,备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中股骨假体矢状位上屈曲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指导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提供实验依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的并发症。[方法]取正常国人新鲜冷冻尸体的5个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模拟膝关节自站立位屈膝下蹲的动作,设计制作膝关节实验架,与生物力学测试仪共同搭建实验平台。人工膝关节采用DePuy PFC假体全膝系统,手术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术者实施以控制实验误差,置换髌骨。比较股骨假体相对于按下肢力线位、前屈5°、10°及后屈5°、10°、15°位置时的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指标。选择屈膝30°、60°、90°、120°为观察角度,采用美国Tecscan公司生产的感测片测定髌股关节接触压峰值,最后软件处理得到数字化的结果。[结果]除了在膝关节屈曲30°、60°、90°,股骨假体前屈5°时,髌股关节内侧间隙接触压峰值与下肢力线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种屈膝角度下,股骨假体不同屈曲角度所致髌股关节内外侧间隙接触压峰值与下肢力线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假体后屈角度越大,峰值的升高越明显。[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矢状位上争取按下肢力线位置入,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但该技术要求高,假体与膝关节的符合程度直径影响了手术疗效[1-5]。近期流行病学调查[6-8]显示,在TKA疗效分析中,有15%~20%女性患者表示对疗效并不满意。由于女性TKA患者在总患者中构成中超过60%,研发和使用适合女性的膝关节假体具有较大临床价值[9-10]。  相似文献   
6.
全膝置换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处置【摘要】研究背景 全膝置换术术后皮肤损伤可能危及假体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关节外科医师提供处置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愈合并发症的方法。提供一种处置这些伤口的原则。 资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包括首次全膝置换术术后回顾性分析1998-01/2006-12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关节外科部收治的53例(69膝)发生全膝置换后伤口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口皮肤问题包括皮肤红肿、切口裂开、局部血肿、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58膝进行局部皮肤护理;6膝进行清创和二期闭合;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基本处置中3膝行局部肌瓣移植,1膝行筋膜皮瓣移植,1膝行筋膜皮瓣和皮肤游离移植。平均随访1.9年,所有伤口均愈合良好。提示治疗全膝置换后伤口愈合并发症,应该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或四部分)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41例,其中37例、平均年龄63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并保护好腋神经及头静脉,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及肩关节X线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7个月(5.0~32.0个月),3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8.1%,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6分(46.0~96.0分)。结论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使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从而保证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行初次TKA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术中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作为MPH组;另40例术中未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作为对照组。以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人数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数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MPH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72.6±5.5)min和(75.0±4.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3.6±53.2)ml和(377.4±55.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输血人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9)。MPH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可见失血量分别为(189.7±22.0)ml和(264.6±4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总出血量分别为(563.4±56.0)ml和(642.0±7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可以有效降低TKA的总失血量,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髋滑动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别。分析如何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内固定器材。结果:与髋滑动加压钢板组相比较,重建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红蛋白值较高、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较早、术后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近端重建钉较髋滑动加压钢板更有优势;而对于稳定转子间骨折,两者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对颗粒物污染和细菌污染的清除率。方法建立兔肢体污染外伤动物模型(颗粒污染物污染及细菌污染物污染),用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法(低频、高频)、橡皮球冲洗法分别冲洗伤口,然后计算颗粒污物清除率,并于受伤后和冲洗后即刻取局部组织细菌定量,计算伤口细菌残留数。结果高频组和低频组污染物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0.67%,橡皮球冲洗组为39.67%。在清除伤口表面颗粒污物方面,低频、高频脉冲冲洗法与橡皮球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减少伤口表面细菌数量方面,低频、高频脉冲冲洗法与橡皮球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并不增加冲洗创口处的损伤。结论便携式创伤脉冲冲洗装置在清除颗粒污染物和细菌污染方面优于传统冲洗方法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