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165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26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1076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14篇
  10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跑:跑是双脚交替接触地面的周期性运动,但跑有一个双脚都离开地面的腾空期。幼儿在 1 岁多开始学习跑步,最初是走跑结合的移动方式,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下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到 2.5岁,幼儿跑步的腾空阶段明显;到 6岁,早期跑步的特点基本消失。 着地方式:指的是人体在跑步着地阶段足部接触地面的方式,一般分为3种方式:分别为足跟着地(fore foot strike),跟骨先接触地面;全足着地(mid foot strike),全脚掌着地,即足跟与前足同时接触地面;前足着地(rear foot strike):前足部首先接触地面。 背景:成年人跑步着地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幼儿跑步的着地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探究幼儿在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为幼儿正确的跑步着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公立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幼儿74名,按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VIXTA录像解析系统同步采集幼儿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运用Anybody 5.2仿真建模软件计算下肢肌肉力量指标。试验前向受试者父母详细解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 结果与结论:①3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高,足跟着地的比例最低,5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低,足跟着地的比例最高;前足着地者的蹬伸时间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P < 0.05);②着地时刻,踝屈曲角度足跟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全足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5);前足着地者髋内收-外展角度、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髋内-收外展的关节变化量及最大膝内收-外展角速度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踝屈伸最小值大于足跟着地者(P < 0.05),而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速度小于足跟着地者(P < 0.05);③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者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的肌力大于前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下束、股外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下束、股内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中束肌力均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④结果提示:在3-6岁阶段,幼儿多采用足跟或全足着地模式进行奔跑,以满足自己在跑步过程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前足着地方式的跑步模式;前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髋关节和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来维持人体运动中的稳定,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的小腿前侧和后侧的肌力,而前足着地动用更多的大腿前侧肌力。 ORCID: 0000-0002-8337-3931(赵盼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对照组(29例,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h及48h,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pH值、PaO2及P/F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空气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流变学、下肢周径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两组患者下肢周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粘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变,缓解肢体肿胀,预防DVT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并发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改进投照方式及屏气方式的设计原理,从解剖特点观察,肋骨为弓状长骨,肋骨在胸腹部广泛的范围内其走行由后上向前下倾斜,呈弓状弯曲,其斜度依次增加至第九肋骨又渐减。肋骨的弯曲有其特征与胞壁肌肉附着及呼吸运动有着密切联系,摄影曝光时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影质量有很大影响。由于这些特定的因素,当肋骨骨折时断端呼吸运动改变而有变化,当深呼气时胸内压减弱,胸壁肌肉收缩,胸廓变小,肋骨弯曲度相对明显,此时肋骨断端肌肉牵拉不均,可造成骨折裂隙增宽而移位,从而易于暴露骨折线。同时我们采用使病人卧位投照体位,患者与台面…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9年9月份以来,共完成介入治疗3850例次,我们体会在介入治疗中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对顺利完成治疗全过程,使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正确认识药物临床作用的两面性,进而减少ADR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为此我院成立了ADR监测小组,各临床科室配备了兼职监测员,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担任,全院ADR报表的发放、收集、分析和上报由临床药学人员兼职负责。2005年1月~12月共上报ADR报表110例。现对其作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纪晓平 《中医杂志》1993,34(3):151-152
自1984年至1991年间,笔者在中国、日本、苏联等地用局部多针刺法治疗痹证、伤筋患者达500例以上,现就可统计疗效的200例报道如下。1 针刺方法首先在病变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寻找疼痛区域,痛区常伴有圆型、片状、条索样、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81例,其中暴发性及心源性休克型8例。其主要特点是:心脏增大(43.4%),心律失常(93.9%),其中早搏最多见(59.9%);传导阻滞(15.5%)。作者认为应强调对Ⅱ°-Ⅱ型以上传导阻滞病情严重应给激素及临时起搏器抢救治疗;心电轴异常(35.7%),亦是心肌炎的重要心电图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0.
178例伤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78例伤寒的临床与细菌学进行了分析,发现极期稽留热占66.3%;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占69.5%和60.5%,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占94.3%;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占66.3%,并发中毒性肝炎占47.1%,中毒性心肌炎占22.4%,肠出血占19.7%,药敏结果表明:治疗伤寒以氟哌酸和氟嗪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