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2005-01/2007-06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应用俯卧位双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35.63岁。左侧10例,右侧9例。单纯骨折13例,合并桡神经挫伤6例。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为肱骨金属解剖型接骨板,生产型号为YJQⅠ(重建)。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没有延迟愈合、骨不连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Aitken和Rorabeek评分: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89.47%。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5-01/2007-06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应用俯卧位双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9~65岁,平均35.63岁.左侧10例,右侧9例.单纯骨折13例,合并桡神经挫伤6例.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为肱骨金属解剖型接骨板,生产型号为YJQⅠ(重建).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没有延迟愈合、骨不连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Aitken和Rorabeek评分: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89.47%.  相似文献   
3.
背景:以生长因子、种子细胞、载体支架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研究取得的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再造骨组织器官的美好前景,然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组织工程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 目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植入新西兰兔桡骨缺损处观察其成血管作用。 方法: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备成微球囊,然后与磷酸钙骨水泥混合,并与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制备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60只成年新西兰兔建立15 mm桡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入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对照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混合材料。于术后4、8、12周,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核素骨扫描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血管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及核素骨扫描结果示血管化程度是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结果显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成血管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前路微创手术术前规划及术中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6-07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前路微创手术治疗的13例骨盆前环骨折。术前行三维CT扫描,按照1∶1比例3D打印骨盆骨折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切口,模拟骨折复位,对钢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术前预手术行骨折复位,再将已经塑形的重建钢板置于目标位置,最后置入合适长度螺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89 min,平均73 min;出血量80~270 ml,平均158 ml。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10例,良1例,可2例。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2(6~1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9(11~35)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11例,良1例,可1例。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钢板松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前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及固定效果,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仅具有传导成骨作用,缺乏成骨因子,因此单独应用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复合生长因子后有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目的:尝试将磷酸钙骨水泥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一种新型促进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是否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6-05/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磷酸钙骨水泥,4℃下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人工骨。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桡骨断端间填入神经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对照组填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标本,应用X射线片、组织细胞形态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2周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成骨量明显少于实验组,而且成骨速度缓慢,材料本身吸收降解现象不明显。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仅具有传导成骨作用,缺乏成骨因子.因此单独应用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复合生长因子后有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目的:尝试将磷酸钙骨水泥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各一种新型促进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是否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6-05/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磷酸钙骨水泥,4℃下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牛长因子复合人工骨.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桡骨断端间填入神经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对照组填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标本,应用X射线片,组织细胞形态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2周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成骨量明显少于实验组,而且成骨速度缓慢,材料本身吸收降解现象不明显.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及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应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骨折10例的临床应用情况,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25.6岁。骨折均为新鲜性,腕舟骨腰部骨折6例,近极骨折2例,远极骨折2例;10例中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1例合并全身多处外伤。通过随访患者术后手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参照Cooney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8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内固定无需再次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仅具有传导成骨作用,缺乏成骨因子,因此单独应用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复合生长因子后有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目的:尝试将磷酸钙骨水泥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一种新型促进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是否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6-05/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自制磷酸钙骨水泥,4 ℃下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人工骨。 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约1.5 c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桡骨断端间填入神经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对照组填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标本,应用X射线片、组织细胞形态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2周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成骨量明显少于实验组,而且成骨速度缓慢,材料本身吸收降解现象不明显。 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米雷  袁志根  谭赞  艾缘  付三清  刘益锋 《西部医学》2019,31(8):1170-1173,1177
目的 优选正丁苯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微球的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使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正丁苯酞-PLGA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并观察体外释药性能。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并测量粒径。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15 mg,PLGA 50 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 2%,搅拌转速为700 rpm。正丁苯酞的载药量 (14.49±0.56),包封率 (82.89 ± 1.46)。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约为 (23.6±0.87)nm。体外释药实验表现为突释。结论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初步制备了正丁苯酞 PLGA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制备方法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本组40例患者疗效优25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2.5%,随访3~24个月,远期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好,无明显的致伤致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