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预处理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减轻神经细胞焦亡,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记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细胞进行10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24 h,制成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后,记为MPP+组;先用5 μmmol/L MT预处理6 h后,再造模后,记为MPP++MT组;各组细胞处理后经培养24 h后取材。采用CCK8检测细胞死亡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LRP3分布和表达变化;使用标准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 IL-18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MPP+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NLRP3在存活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高表达,相应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也大量释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PP+组,MPP++M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中NLRP3染色阳性率降低,表达量也降低,相应的IL-1β和IL-18表达量也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可有效抑制NLRP3表达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减轻MPP+造成的HT2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职业化特征为主要标志的职业教育对于艺术课程的实施尤为重视。以高职院校音乐艺术课程教育为例,高职音乐艺术凭借其独特的专业教学过程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高职教育改革的实施对于高职音乐艺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及时整理和总结当前音乐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改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职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通过调控DJ-1的表达,使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的机制。方法 选取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和治疗组(rTMS组),每组10只。MCAO组使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Sham组小鼠处理同MCAO组但不插入线栓。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MCAO组不予治疗。造模后1 h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开始给予 rTMS 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每日5 次,连续治疗7 d。在治疗前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TTC染色确定各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灶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梗死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0.50±0.53)比较,MCAO组(2.80±0.63)和rTMS组(2.10±0.32)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MCAO组比较,rTMS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rTMS组的梗死灶面积明显减小,DJ-1表达显著提高(P<0.01)。结论 rTMS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并显著减少梗死灶面积,可能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神经DJ-1蛋白表达干预损伤预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XXXX, XX(XX): 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DJ-1表达的影响。 方法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TBI组及rTMS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TBI组和rTMS组应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模型,采用固定打击速度(3 m/s)、停留时间(200 ms)及打击深度(3.0 mm)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模型制备后24 h对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5次/d,连续治疗14 d),TBI组治疗时放入关闭的线圈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学实验。治疗14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创伤区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创伤后7、14 d,TBI组和rTMS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且rTMS组的mNSS评分低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4 d已降低至6分以下。行为学实验中,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rTMS组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相较于TBI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但rTMS组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模型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脑创伤区域损伤明显,损伤灶局限并逐渐修复。与Sham组和TBI组相比,rTMS组DJ-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可有效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创伤灶的恢复,可能是由于rTMS促进了机体DJ-1的表达,使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以及创伤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